肯定越舒服!
谢则安拿定了主意,扔下姚鼎言和谢大郎回书房翻找了一会儿,把“拼音教材”和“标点符号教材”都找了出来。想了想,他又把标点符号教材塞了回去,只留了本拼音教材。
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想一口吃成个胖子是行不通的!
谢则安带着“拼音教材”跑去找姚鼎言。
这时正好是“课间”时间,姚鼎言坐不住了,走过去向仆从们问了许多问题。见识过姚鼎言和谢季禹的“好学”,谢则安不得不承认他们能有如今的地位不是没原因的——天资果然还特别努力,哪有熬不出头的道理?
谢则安将“拼音教材”给了姚鼎言,让姚鼎言拿回去琢磨。
姚鼎言毫不犹豫地收下了,又把“教室”里的新事物挨个看了个遍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谢则安和谢大郎一起回府,谢季禹正好也当完值回来了,一家人坐下吃饭。谢季禹瞧见谢大郎挨着谢则安坐下,有些吃味地问:“大郎今天和三郎一起出去了?”
谢大郎点了点头。
谢季禹又问谢则安:“你们都去哪儿玩?”
谢则安说:“我带大郎回了我们入京时买的宅院那边。”
谢则安顺势把姚鼎言来过的事说了出来。
谢季禹有些惊讶。
饭后谢季禹单独把谢则安找到书房,问起姚鼎言的事。
谢则安将另一本“拼音教材”递给谢季禹,说:“姚先生对这个很好奇。”
谢季禹粗略地和谢则安学过一会儿,接过“教材”一看,目光渐渐变得凝重。
他问道:“这是你捣腾出来的?”
谢则安说:“不是,它是您捣腾出来的。”
谢季禹听到这话后呆了呆。
接着他站起来绕着房间走了两圈。
如果是谢则安自己小打小闹地教几个“学生”,这东西根本不算什么,可要是经了姚鼎言的手那可就不一样了。姚鼎言在士林中地位极高,要是经他推行,说不定真能让天下士子都跟着学!
这种有利于天下教化的事真要做成了,无疑会让许多人记住创造它的人。
这有可能是桩好事,又有可能是桩坏事,归根结底得看“始创人”是谁。
名声这东西,有时候也是致命的。
谢则安才十岁,以他这个年纪去扛这种名声,要么会被质疑淹没,要么会被人捧杀,怎么看都不是好事。
相较之下他向来喜欢钻研古怪的东西,把这个拼音法套到他头上完全合情合理。
问题是这样一来等于是他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