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李倓这种跳梁小丑摇旗呐喊充当前锋。
因此,张同冒着一定的风险——因为张家人跟李倓叛党搅和在了一起,毅然将李倓等人缉拿用囚车押解进京,以表明自己的态度。
他在半路上,听到了皇帝公然返京,张九鸣和张九皋两个皇叔被夺去郡王爵位、贬回长安养老以及杨国忠和杨锜等杨家人被撵出朝廷,罢官为民的一连串消息,暗道侥幸,冷汗连连。
皇帝没有追究张同的责任,甚至还有封赏勉励,赐了他不少田产金银。
而李倓、程千里等56人以谋反罪被斩首示众,张良娣和十余张家族人,被流放渤海苦寒之地,永不返京。
自此,天下安定,朝野安定。
永宁四年五月十五日,张巡携大食使臣返京,奏报与大食谈判并立下互不侵犯条约等诸事。
永宁四年六月,大朝会之上,皇帝颁布诏书,将天下改为30个行政省,设立十一个军事都督府——将全国兵马重新打乱调配,兵力往西北和西南、渤海、漠北等边防线上布控。至于内地各道,则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地方军区,驻军数量由兵部裁定,报皇帝批准。
这样一来,原本的地方藩镇等于是变相取消了。边防线以内,国境之中,只有服从中央领导的行政区域各级衙署,没有军事小集团了。
永宁四年七月,皇帝再次下诏,改革朝政,推行中央朝廷衙署全天候办公制度,而皇帝本身,保持既定的早朝,加设午朝。
永宁四年八月,皇帝下达奖励生育诏和推商兴农诏。在全国范围内,鼓励生育,鼓励吞天开垦和商业贸易,大大提高商贾的社会地位。
永宁四年九月,朝廷设立恩科,开科取士,选拔出近千名官员奔赴天下各省、州府县。
永宁四年末,皇帝颁布“设立官办学堂令”,在京城、各省设立100所官办文学堂和武学院,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其中学习培养。这种教育制度,成为科举制度的有益补充。
永宁五年初,郭子仪奉诏率军二十万南征南诏。五年九月,南诏平。
永宁五年十一月,朝廷将南诏并入剑南道,更名为西南省,由安思顺出任最高军政主官。
……
……
张瑄的施政没有脱离社会实际,他在一点点地以个人之力改变着这个国家。
天下进入了休养生息、富国强民高速发展的大时代,迈入了中华帝国的新纪元。
转眼间,就是五年。
永宁九年七月十一日,御书房。
张瑄放下手里的书籍,慢慢抬头来望着站在自己书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