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展览的各种美术评论也已经出来,专业的艺术媒体,博眼球的自媒体都相继发了文稿,尤其那帮自媒体,将冷峯此前过山车一样的人生经历仔仔细细扒了个遍,倒是让他火出了圈。
其中分量最重的自然是赵棠的那篇评论,邵其华是有意的,既然冷峯此前是折在一个有权威的评论家手里,那此次站起来也必须从真正的权威评论里获得肯定,赵棠的声望不比荣玉低,且研究方向偏向现当代,国际视野,十分契合冷峯。
赵棠的评论很快登上了一家权威艺术媒体,他为人处世极尽冷淡,然而文章措辞却截然相反,在文里对冷峯大加褒奖,用词热烈,说在作品中看到了一个创作者的赤子之心,这番论词彻底洗刷了冷峯此前“无情无欲,毫无表达”的标签。
又经过邵其华的操作,这篇评论在社交平台上发酵,冷峯俨然成为一个“卧薪尝胆,而后破釜沉舟,走出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的艺术家”。
人们最喜欢看逆袭的故事,冷峯的故事被各种人解读出了各种他们想要的读法,且本人十分配合,毫不在意。
赵棠对冷峯的看好还引发了一个更重要的延续,他本人长居欧洲,跟各种有声望的艺术基金都相熟,早年间他本人也是艺术基金的资助对象,这时他介绍了一位重磅人物给邵其华和冷峯认识,是跟威尼斯双年展常年合作的艺术基金负责人jonas,此人正好最近在国内参加活动,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老外喜欢下午茶,几人约在两天后的下午,邵其华跟赵棠的意思很明显,搞定jonas,就可以让冷峯去到威尼斯双年展参展,这可不是一般艺术家能拿到的待遇,如果实现了,冷峯就真的可以跻身顶尖艺术家的行列。
邵其华电话跟冷峯聊这些,冷峯直接开着免提,别冬在边上都听到了,邵其华说:“你原本的功底就比大部分人要好,现在又找到了自己的风格,只是缺一个机会,我能给你的资源都在国内,但当代艺术你懂的,最顶尖的资源都在国外,获得名声的途径也都在国外,阿峯,你不能停下来,你得走出去,抓住这个机会。”
冷峯在这个圈子浸淫多年,当然知道顶尖的资源有多稀缺难得,这么多年中国也没几个艺术家能去到威尼斯双年展,但凡去了,就是金字塔最顶尖的尖尖,现在邵其华要他去做那个最顶尖的人,其实他自己又何尝不想。
搞创作的人都有欲望和野心,这是动力源泉,凭着自己的实力被人认可的滋味有多好,冷峯食髓知味,这跟以往被父亲一边打压一边硬捧的感觉完全不同。
“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