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环境的文章时,他们也就能够轻易猜到这背后究竟是谁的意志了。
陆裳的那份奏折并没有保密,也有不少人看过。现在开始在京城推行,也不过是让人觉得“果然如此”。
所以,京城的官家夫人们,对此事积极得很,报纸上的文章一发,她们便立刻响应,纷纷给报纸写信,或是愿意加入,或是愿意捐钱捐物,又或是用自己的文章来表达支持。
要知道,京城有那么多的勋贵、外戚,文武百官,而他们的家眷数量更多,即便这个妇女联合会规模再大,也不可能将所有人都装进去,必然会有所筛选。
这种时候,表态就很重要了。
所以袁嘉这件事,办得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短短两周之内,她就将整个妇女联合会的框架给搭起来了,甚至还给分了一个“大越总会”和“烨京分会”。计划之中,下面每个县也会有各自的分会,不过目前还来不及组织,得等京城这边走上正轨了,才会开始着手。
不过,消息灵通的夫人们,已经陆续写信到总会这边来,表达对此事的支持了。
而且不光是京畿,就连附近几个州,也已经闻风而动。
形势一片大好,不过越是如此,袁嘉反而越是绷紧了神经,仔细审核每一个人的入会申请,用心斟酌每一条会员守则,以免“大越总会”变成“朝堂分部”。
而严意这边的进度,也不遑多让。
她也是跟下面的人一提,才发现百姓对于邮政体系的需求有多大。
虽说这时的百姓,不会轻易离开故土。但毕竟大越立国之前,才遭了几十年的战火,很多人家都是那时候迁来的,自然有不少亲友流落失散。有些就此没了消息,有些战后又联系上了,但彼此都有了新生活,也不可能再搬到一起去。
所以不少京城百姓,其实都有外地的亲戚。若是能送信送东西,只要收费不是特别贵,他们都有兴趣。特别是这几年来,大家的日子都好过了,年收入翻倍不止,花钱也比以前舍得。
最妙的是,这些人心思都很活络,听说严意想要开展这项业务,立刻有人愿意举荐自家住在外地的亲友加入,保证第一时间替她将摊子铺开,收信送信不用她费一点心,只要完成中途的转运工作就好。
严意:“……”
她本来的计划,是打算跟在工部和妇女联合会后面,路铺到一个地方,妇女联合会开到一个地方,她的邮政体系也铺到一个地方,这样最省时省力。
但看员工们的这种积极性,一个介绍一个,要不了多久估计整个大越的版图就都被拉进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