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位大典一样,只不过宣读的诏书与贺表不同,坐在御座上接受众人叩拜的人也不同。
典礼结束之后,中书令严文渊奉登基诏书,经过一路庄严肃穆的仪仗卤簿和好几道仪门,出午门,将诏书交付礼部尚书陈昌。陈昌于午门之外再次宣读诏书。
这也是整个典礼之中,唯一一处百姓可以看得见的流程。
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热情,很多人一大早甚至天不亮就等在这里了,一边跟身边的人闲聊,一边听着宫中传出的韶乐畅想此刻的进展。
所以陈昌一出现,就迎来了百姓们巨大的热情,几乎是他念一句,众人就要山呼万岁一次。
这是民心所向,陈尚书自然不会介意。
宣读完毕,诏书将由礼部誊黄,抄写出复本,颁送各地,传谕天下。
众人都以为,到这里整个典礼就结束了。虽然他们看不到整个过程,更是从头到尾都没看到贺星回的身影,但能够看到最后一环,也都已经心满意足了。
然而就在这时,礼官又捧出了一份新的诏书。
围观人群中,有那有见识的,立刻就激动了起来,“这是登极恩诏,不知陛下有何新政?”
虽然朝廷几乎每天都有新的诏书颁发,但是毫无疑问,所有诏书之中最重要的,一种是皇帝登基之后的第一份诏书,称之为登极恩诏,一种是皇帝临死之前的最后一道诏书,称之为大行遗诏。
大行遗诏之中通常会写下继承人的名字,关乎皇权正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登极恩诏,则往往会给朝廷带来许多新的气象,让所有人初步了解新帝的行事风格。
当然了,这一点在贺星回的身上并不存在。
毕竟登基之前和登基之后,朝政都是由她来掌控,朝臣们根本不需要适应。
不过即使如此,这份诏书也还是很值得期待的,或者说,更加值得期待了。毕竟它想要有新意,没有那么容易。
诏书的用词自然都很典雅,一般百姓听不懂。人群之中有听得懂的,就一边听一边给周围的人解释,让大家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
第一条就是保留皇帝的称号,又为贺星回和皇帝都分别加了尊号。
这是可以预见的,毕竟他们是夫妻,皇帝的身份,肯定不会因为禅位而受到影响——反正他本身也从来不过问朝政,只保留一个身份,一切还是跟以前一样。
之所以加了两个尊号,是为了方便群臣和百姓称呼的时候区分。
皇帝的尊号是“承天皇帝”,贺星回自己的尊号是“成宪皇帝”。前者是贺星回定的,后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