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与他无关了。
柳蘅并不知冀州城内外的风云暗潮,她安下心来好生睡了一觉,第二日觉得身体和精神都好了许多,又看见阿杏和阿梨也都安然无恙地过来伺候,难得高兴起来,先和柳钧一道用了朝食,又去看了王映华后,这才对着王家众人辞行,卯时末,柳家兄妹二人轻装从简地离了刺史府,来相送的,只四郎王卓一人。至于姜太夫人早前打算让王二郎相送的事,根本无人提及。
牛车之中,柳蘅想起之前同杜氏所说的话,只希望二舅母能听进去两分了。不然也就只能随着王家没落下去了。
跟着柳蘅一道离开王家,除了阿杏、阿梨与阿桃三人,还有在针线上做活的寡妇柴嫂子和她才五岁的儿子,再有一个是在厨房里做事的李妈妈。乳娘姜媪,却是并没有跟着,而是被儿子媳妇接走了。阿杏几人有些不忿,倒是柳蘅劝住了。长安柳家到底是个什么情景,长辈们到底是何打算一概不知,姜乳娘不愿跟着也是人之常情的。
“只是外祖家如此家风,便是二舅母在,怕是也难了。”柳蘅摇了摇头,暗叹一声,她掀开车门处的布帘,最后看了一眼阳光下恍若一新的刺史府,便果断地放下了车帘。而后的一天颠婆也让柳蘅没有了心思去伤春悲秋了,即便是牛车,也让柳蘅心里叫苦不迭。
“想不到出了城后这般难走。”柳蘅趴在车上抱着一瓷痰盂吐了好一阵,才靠在车壁上有气无力地说。
阿杏端来清水给柳蘅漱了口,安慰了她几句,又和阿梨说了两个笑话,看柳蘅好些了,这才住口。却听牛车外有马蹄声哒哒而来,她忙笑道:“娘子,定是三郎君过来了。”
柳蘅颇为喜欢柳钧这位性格敦厚不够圆滑的堂兄,反正她也没有嫡亲的兄弟,与其想着以后与种/马/父亲所出的一串庶出的兄弟们培养感情,还不如和眼前这位堂兄好生相处呢。
“三哥!”
柳蘅抬起手将青色布帐掀了起来大半,靠在内厢壁,笑问道:“可是该寻驿馆歇息了?”
柳钧看柳蘅的脸色虽有些苍白,精神却还好,便放下心来,道:“出了冀州有七日路程方能到涿郡,只是今春雨下得过长,官道也变得坑坑洼洼的难走,只怕得十日功夫才成。我只是担心你,这头一日就受不得颠簸,后头该受罪了。还有这一路上怕是会遇到不少的流民,你若听着外面有声音,别撩帘去瞧,仔细惊了你。”
柳钧说完,又嘱咐阿杏几个好生照料柳蘅,这才打马往牵头去了。
阿桃看柳钧走远了笑嘻嘻地道:“想不到三郎君是这般性情,要是柳家的人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