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风云
首页

第244章 最后的努力

路。

问题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没有抓住这次机会。

在改革呼声面前,帝国当局不但没有进行改革,反而以保卫皇权为由,对改革实力进行了残酷镇压。

在一九八零年,有上万名改革派的政治家与社会活动家被迫流亡海外。

根据后来公布的资料,在这场以“捍卫皇权”为的政治迫害行动中,至少有三万多名支持与同情改革的帝国公民遭到清洗,很多在遭到秘密逮捕之后就人间蒸发了,另外一些则被囚禁了数年之久。

问题是,镇压并不能解决帝国存在的根本问题。

进入八零年代,帝国当局又做了一件极为错误的事情。

这就是,为了分化国内矛盾、或者说是把国内矛盾转移到对外矛盾上,帝国当局发动了入侵南斯拉夫的巴尔干战争。

显然,帝国当局希望通过这场战争来引发爱国主义思潮,让民众暂时忘却缺衣少食的艰苦生活。

问题是,这场战争从根本上动摇了帝国当局的统治基础。

这就是,帝国民众必须在“大炮与黄油”之间做出选择。

如果在一百年前,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刚刚赢得了色当会战的胜利,德皇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加冕成为帝国皇帝的时候,这套政策肯定能发挥作用,沉浸在爱国主义思潮中的帝国民众肯定会支持政府发动的对外战争。

问题是,一百年足够改变很多了。

帝国公民看到的并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国从对外战争中获得的好处,而是在大陆的另外一端,一个建立还不到七十年的国家,通过现代化建设成为了世界头号强国,而且这个国家的数亿公民都过着富足的生活。更加重要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个国家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共同战胜了强敌。在战后的三十年间,这个国家的民众收入增加了好几倍,而德意志第二帝国则是另外一番景象。

不可否认,这些见识导致仇华情绪在德意志第二帝国迅速蔓延。

只不过,也同时让越来越多的帝国公民认识到,对外战争带来的不是繁荣,也不会为民众提供更多的面包。

显然,大部分帝国公民都认识到,既然有资源去发动战争,为什么不能用来改善生活?

结果就是,巴尔干战争不但没有能够缓解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内部矛盾,反而因为巨大的战争开支,导致帝国的经济环境严重恶化,并且对几乎所有帝国公民造成了影响,让帝国公民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到八零年代末,帝国的平民要想吃上一块真正的白面包都成了奢望。

根据后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

相关小说

爱意随风起 历史 /
爱意随风起
春风榴火
林以微考上了一流大学,周末全天泡图书馆,在便利店打工补贴生活费,卖出画作换取...
603409字04-27
入局而定 历史 /
入局而定
狂上加狂
97859字08-31
窈娘 历史 /
窈娘
春未绿
114020字09-10
从鱼 历史 /
从鱼
春溪笛晓
115670字09-23
快穿之万人迷第1部 历史 /
快穿之万人迷第1部
东施娘
" 《快穿之万人迷/[综]万人迷》作者:东施娘【完结】  旧版文案:  轻松无虐...
381953字06-08
海棠春信(重生) 历史 /
海棠春信(重生)
白露栖木
116738字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