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封邮件是师姐帮她联系的,一个德国的留学生,她想买的那本《魔山》,终于有人帮她找到了德文原版。
师姐只给了她一个email地址,说已经妥妥的联系好了,自己再确认一下就ok。
其实这本就是个悖论,都妥妥联系好了,哪儿还需要什么确认,实在是师姐懒,不过能帮到这个地步,徐静贞已经很感激。
人年轻的时候,多少是有点文艺青年的情节的,特别是喜欢的人,也是个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
沉没成本,一个特殊含义的词汇。
徐静贞觉得自己人生的大半时间,都在对抗这个充满讽刺意味的词语。
在她的前男友身上,沉没成本让她付出了五年的青春。曾经也是那样青葱的少女,不知事,不解意,总觉得自己拥有的,就是最好的,哪怕是为了少女的自尊心,也要觉得是极好的。
前男友就是这样一个充满让徐静贞付出沉没成本的文艺青年。
认识陆洲的时候,徐静贞才大二,刚进大学的单纯女学生,大二了还没学会翘课和谈恋爱,除了泡图书馆看闲书,或者窝在宿舍看电视剧和综艺,徐静贞没什么特殊的爱好。同样泡图书馆,刘甜甜就是品学兼优,只有她一门心思不在学习上,生生沦落为学渣。
徐静贞注意到陆洲,是因为陆洲在图书馆外画写生。
春天的c大,格外美丽,图书馆外的玉兰,最早吐蕊,白洁的花朵,在枝头开成一道风景。陆洲在窗外画风景,徐静贞把陆洲看成了一道风景。
春风软软吹着陆洲及肩的长发,发梢软软地撩动着徐静贞的心。
刘甜甜对这种苦逼的文艺男毫无兴趣,但是仍然陪徐静贞去想办法找到了陆洲的人人账号。
在*无限网络化的年代,一个人在各种社交渠道的晒图,互粉,关注,点赞,留言,能暴露出的个人信息简直超乎你想象。
陆洲不一样,陆洲保持着一个文艺男青年应有的神秘感,社交网站上的信息少得可怜。
“别逗了,说不定只是他懒呢。”刘甜甜当年就一语成谶,只是怀春的少女徐静贞听不进去而已。
徐静贞喜欢陪陆洲走遍c市画写生,陪他在落满阳光的午后在树下的草坪上看书,只是她看的是电影画报和新娘杂志,陆洲看的是《魔山》。
人的青春期,总会有属于自己的偶像。
偶像是你想要成为的那个人,对偶像的狂热,其实只是对于自己想要追求的完美的自己或者完美的另一半的实际投射而已。
那个时候,陆洲就是徐静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