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住了。
“这静云庵,过去并不叫这名字,三十多年前,静云庵还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庵,当时有个大户人家生了个女儿,那姑娘自打落地就身子骨不好,且家中连连出事,有个云游方外的和尚和那姑娘的双亲说,若是想姑娘平安顺遂地活下去,便要舍了姑娘出家,只有这样才能保得家宅平安,姑娘的父母自然是不舍的,只是家中接二连三的出事情,最后这家的老太太便发了话,要把姑娘舍了作方外人,姑娘的母亲却不能忤逆婆母的话,虽是不舍却也无法,便把姑娘送到京郊的一座小庵堂来做了俗家弟子。”
“姒姐儿……”听着这与他们风马牛不相及的故事,他心内的不安渐渐扩大。
她却并不停顿,只用平静无波的话声制止他,“姑娘做了俗家弟子,这家的家运果然好了些,而姑娘的身子竟然也慢慢开始好转,随着姑娘一日日地长大,知晓了当初父母的无奈之举后,便真的舍了这身红尘出了家,法号惠安。姑娘在家时闺名叫静云,姑娘的母亲得知女儿发下宏愿出家,也只得接受,于是出了一大笔的银钱将这座庵堂重建并改名叫静云庵,此后三十年里,静云庵收留了无数无家可归的女子,惠安师傅会给人看病,慢慢地静云庵善名远播,香火也开始旺盛起来。”
“惠安师傅心有大爱,可人的寿数有限,于开平十八年坐化,这一年的冬天,远在福建彰州的姚府里,有个叫姚姒的姑娘在她祖母大寿的前三天得了重病,其母姜氏一向和婆母关系不睦,因为府中的大太太使了绊子,是以等到姜氏察觉女儿病重时,彰州城里的大夫都断言说没得治了。可姜氏不信也不愿相信这个令人绝望的事实,于是在女儿的屋里供着的观音坐前磕了半夜的头,只愿女儿能醒过来,许是上天垂怜,她终于醒了过来,可醒过来的人是她,却又不是她。”
赵斾再也站不住,他不知道自己在听到她这席话后,能用什么来形容,他心头隐隐知道,她将会说出一个她曾揭力隐瞒的事情,这个秘密甚至连他也曾是隐瞒的对像,他静静地立在白色的幔帐前,想撩开这该死的幔帐,却又有些害怕后面未知的东西,仿佛这是一条楚河汉界,而她离他越来越远。
“她分不清这是现实还是做了一场荒唐地梦,梦里,她也病得很严重,可姚府老太太的寿宴依然大宴四方,这一日很多与姚府交好的故旧都来府里贺老太太的寿,姜氏的外家这个时候却出了事,远在京城来了人,把这事情经由姜氏的丫鬟回禀了姜氏,姜氏听完后就恸哭起来,老太太恼姜氏不分场合失了身份,很快老太太便得知了事情的始末,便借由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