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这里集合,大家别忘了时辰!”听村长这说,大家才立地解散,各买各东西。
许老爹驾着驴车去了聚香楼,许老爹笑眯着眼抖了抖手中的钱袋,驾着驴车到摊上准备开市。
许晴坐在小木凳,支着下巴看许老爹和张氏忙前忙后。张氏滔了勺水浇在摊子上,刷洗干净后,许老爹分批次将半头猪放在摊上,在摊前的铁钩挂了猪脚、猪耳朵、猪大肠等,洗了把菜刀这就开市了。
“前几天不是说来镇上耍?现在来镇上了,咋还呆在这儿呢?”张氏从驴车里拿出点草喂给驴子吃,又拎着水桶倒了点水给驴子喝。给别人家两文钱还不如放在摊子旁,自个儿喂养,一天两文钱,一个月得花上多少钱是吧,家里还是能省就省,不该省的也不会省。
“还是说娘给你的五百文钱不够你花?”
“娘,哪有呀,够了够了。”张氏今个儿早给了五百文钱许晴买些油盐酱醋,牙粉,再添件衣裳过冬,买些小饰品装饰自个儿。
原主也存了一百多文钱,加上张氏给的五百文钱,许晴手上共有六百六十六文钱。
“行了,这摊上有你娘跟我就得了。”许老爹利索地在一小堆的猪肉里拿过猪肚腩肉——五花肉,右手一挥,刀光一闪,足一斤的腩肉用油纸包好,外头捆上一天长而枯黄的麦稻。“收你十六文钱,喏,拿好了。”一手拿过十六文钱,一手将那包东西递给那汉子,确认手中的铜钱无误后,他将十六个铜板放进下边的桶里,只听十几个铜板发出叮叮的声响。
来斤猪大骨。”一个同时身穿粗布麻衣,满头白发的老太太说道。
“好嘞,咱家的猪大骨熬汤喝特甜了。”许老爹将猪大骨切块,从摊下拿出杆秤,“老太太,喏,一斤,您瞧瞧。”
许晴见自己在这里也帮不上忙还不如去镇上耍,“那爹娘,我去了。”
“闺女,可别忘了时辰,记得午时前回来。”张氏对着许晴的背后喊道。
“我知道了,爹娘你放心吧。”许晴摆了摆手。
喧闹的小镇上,男女老少皆是一身古服,有粗布麻衣的有绫罗绸缎的,一看衣料便知是穷苦人家还是富贵人家。人来人往,有几个男子肩上还扛着一大袋麻袋,女子手中拎着个用细竹子编成的背篓,周边充斥着小贩们卖力地吆喝声,这古色古香的画面,让许晴不由望天感慨:啊,就是特别的不一样!连带空气都特别的清新!
许晴像是个好奇的孩子,东瞧瞧西望望,要是见着好玩的小玩意儿,就会站在那摊子不动了,瞪着杏仁眼看个明白瞧个清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