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的信笺。
几日后,桑大人觉得巡视的差不多了,打算告辞,晚间设宴,严延年送了桑大人许多的礼物,又问:“桑大人觉着颍川郡怎么样?”
“自然是很好,”桑大人恭声回答。
“黄霸那个人只会做长者,看把颍川郡管成什么样子了,听说他到了长安城,也是管的乱七八糟,若是将长安城交给我来管,只怕比现在的颍川郡还要干净许多,”严延年得意地道。
桑大人全都记下了。
回到长安城,丞相府的属官弹劾颍川郡太守的奏章就传了上去,列举了严太守在颍川郡做的几件大事,杀了多少人,其中多少盗贼,又有多少郡吏,并说严太守对皇帝的任免有怨望。
接着又有一名叫做栗氏的妇人,声称严延年在平陵县做县令时,县中挖掘铜矿的大户产生了争斗,严延年将他们全都封在矿洞中,因春洪矿洞坍塌,死伤无数。
有两家就此绝了户,他们大伤元气,也无力再和官府抗衡,自此全部都流落到了荒山之中。
这几件事情一出来,朝野哗然,皇帝向来看重太守这个职位,给予太守很高的管辖权力,因此太守的品德就非常重要。
若是太守无德或者嗜杀,对于一方的百姓来说,就会认为朝廷无德或者嗜杀。
这对于大汉的基业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是太守个人再如何敏捷能干,才高八斗都无法挽回的。
严延年一家就此被投入了诏狱。
☆、第197章 生子
严彭祖知道大哥一家落入诏狱,四处奔走,想尽办法也没有将严延年捞出来,冷言冷语倒是听了不少。
尤其是赵广汉,以前还挺佩服严彭祖的学识,礼让有加。
后来儿子赵彭祖和林天走的近了,赵广汉知道他的事情多了,便不那么敬重,有次甚至问他:“你哥哥知道要活命,那些被他杀死的郡吏难道不想活命吗?罪不至死的都死了,该死的难道还会留着到正旦吗?”
严彭祖的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但谁叫严延年是他的大哥呢?
母亲也早在家信中叮咛过,若是能让大哥好过些就想点办法,大哥犯了众怒,命不久矣。
家中老母都知道的事情,他那能不知道。
可谁让他只是太学的祭酒、太子少傅呢,并没有多少实权。
众人只是敬重他为太子之师,日后会被称之为帝师,可他心里却清楚,太子对她并不亲密,日后为了好名声不会苛待于他,但也仅此而已。
以前疏家叔侄的下场,他牢记在心,丝毫也不敢过于影响太子的心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