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就是想将兰花卖给这些读书人,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无论是真风雅还是附庸风雅,兰草一向是读书人的心头好,这个时代也不例外,襄荷在书局就见到好几本兰草鉴赏类的书籍,可见这时候赏兰之风已经盛行,因此襄荷觉得兰花应该不愁销路。
但很快她就知道自己又犯傻了。
鹤望山上野生兰草并不少,如果能卖钱的话早被挖光了,哪还能等到她来挖,既然没人挖,那自然是因为没有被挖的价值。
鹤望山上的野生蕙兰只有一种,还是素心花,但其瓣形太差,外三瓣狭长不说,肩还是最差的大落肩,这样的瓣形,即便是素心花,也称不上多好。
再者说,这个时代重兰而轻蕙,兰书有云:“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干”即花茎,“华”即花,鹤望山上的野兰便是一茎五七花的蕙花。而这个时代大受追捧的多是一茎一花的春兰,至于一茎多花的蕙兰,除非瓣形花色俱佳,否则并不怎么为人所重视。
读书人是爱兰不错,但无论是真风雅还是假风雅,既然敢号称爱兰,那么其鉴赏能力多少还是有点的,不然不过是徒增笑柄。这个年代能读书的都还是有些底蕴的人家,不像襄荷前世那样许多都是暴发户,想糊弄可并不是那么容易,鹤望山上的野兰长什么样子,他们比襄荷更清楚,自然不会花大价钱买襄荷的兰。再说他们若是想买兰,自然多得是渠道,犯不着买襄荷一个小孩子的。
襄荷只得偶尔分几盆,与其他的花一起,拿去秀水镇的集市上卖,一盆卖个三五文,虽然钱少,但也算有个收入。只是通常时候她的花都是卖不掉的,秀水镇毕竟太小,能有经济能力买花,又会从街上买花的人实在太少,即便临近读书人最多的鹤望书院也无济于事。
卖兰计划夭折,襄荷也并不太灰心,或许是因为受的打击太多,她觉得自己抗打击能力大大增强,知道靠卖兰无望致富后也并没有怎么失望,仍旧养着院中的那丛兰,不为别的,只为自己喜欢。
虽然兰书上将鹤望山上野兰花型列为下下等,但襄荷却觉得挺好看的,她去研究兰书上的标准也只是为了摸准市场好赚钱,自己养花赏花时却从不按标准来。
花如美人,有大家闺秀,亦有小家碧玉,有英气飒爽,亦有温婉可人,各有各的美。世人却非要分出个三六九等,从眼睛从鼻子,一个个掰碎了揉烂了,细细分析哪里好看哪里不好看,在襄荷看来实在是应了那句俗话——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于是襄荷便养着那不入品的野生兰,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