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早早地便择了院,此时还待在这里不过是为凑热闹,真正还未择院的人寥寥可数,各院今年的报考人数已经基本尘埃落定。
而各院的报考人数比例,在此时的经义坪上,可以十分直观地看出来:儒医商等家的圆台前人头攒动,尤其以儒家为最,而名、农、阴阳,乃至纵横几院的圆台前却寥寥落落,几乎没几个人。
此时圆台上的讲课并未停止,但与方才乡民们还在时不同,那时圆台上讲课的多是各院学子,很少有各院的山长亲自授课,但此时,圆台上的人几乎都是各院山长甚至院长。那些已经择了院却还滞留在经义坪的,便多半是为了听这些山长们讲授,毕竟对于这些还未进入书院的学子们来说,此时听听山长们的讲授便似乎离书院更近一些,还有些学子深信此时听了课。而对于各院来说,这也是吸引学子的一个手段,为了争取到更多更好的生源,各院山长们无不使出浑身解数。
此时到了尾声,负责讲授的山长们便也有些意兴阑珊,许多都已下了圆台,如此一来还在圆台上讲授的便多是山长们的得意弟子。
日头逐渐到了正午,距离下午的第一场考核没剩多少时间,许多学子都纷纷散去,只有部分心大或者今日无需考核的学子还滞留在此。放眼望去,十一座圆台之上,讲授的人基本都已从长须飘飘的山长们变成了身着各院院服的学生。
只有一个圆台上例外。
卜若地已经讲了整整一个时辰,直讲得口干舌燥,但看着自家圆台前稀稀落落的小猫三两只,再看看旁边儒院的黑压压人头攒动,硬是撑到了日头升到正中才下了圆台,将农院的另外一位,也是唯一一位除他以外的山长换上圆台。
方一跳下圆台,便见一个瘦脸无须身着儒服的中年人朝自己走来。
“卜山长,今日费了这许多唾沫,可有招揽到一二学子?”那中年人摸摸自己没胡须的下巴,旋即又似恍然大悟般说道:“哎哟,我怎么忘了!农院不过每年不过收三五十人,名额如此稀少,想来此时报考的学子定已是招收人数的十数倍了吧?”
说着便走向圆台旁的一副桌椅旁,那里坐着个身着土黄色制服的农院学生,学生面前的长桌上放着一卷名册和许多未用的白纸,以及印章等物。
见山长到来,虽说是别院山长,那农院学子还是忙起身致礼,只是还未等他礼数做全,那儒院山长便看也不看她,一把捞起桌上的名册,兀自翻阅起来。
“……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咦,没了?”他将名册从前翻到后,一一念着名册上报考学子的序号,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