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是书院的丑闻,但不过两颗老鼠屎,还是已经被挑出的老鼠屎,居然能这么快就影响了整个书院的声誉,乃至到了街头巷闻的地步?
有蹊跷,襄荷摸着下巴想着。
她才不信背后没有人煽风点火地煽动舆论。
☆、92|6.11
襄荷都察觉了的事,书院的院长们自然不会没有察觉。
但察觉又如何?幕后之人所做的不过是将事件扩大,让更多的人知道,至于那些“传闻”,反正只是传闻,都是捕风捉影的事儿,谁也说不准真的是百姓们的无聊猜测,还是有心人的恶意传播。
所以院长们只能努力挽回书院颜面,不让书院继续丢脸。
可是,这个愿望似乎很难达成。
之后的几个月里,李恒泰简直像是变身破案狂魔,书院上上下下,上至山长,下至管事,泰半都或多或少地牵扯到各种案子中。前期时李恒泰很注意分寸,抓出来的也都是如崔实常山长这般易引起人义愤,证据又确凿的,而就在他这样的有心规划之下,每抓出一个蛀虫,他的威望便上升一分,不论是在学子中还是在普通百姓中,他成功地塑造出一个嫉恶如仇、断案英明的形象。
因为舆论的态势,院长们有心阻拦李恒泰,但李恒泰这时候抓的都是该抓之人,那些院长知道那些蛀虫们做的事后,许多都直接放弃阻拦。如卜若地,在他看来凡事一码归一码,即便李恒泰这个人有点不对劲,但他如今做的事是对的,对书院也是利大于弊,那么就不应该阻拦他。
况且,他竟从不知道,看似净地的书院居然掩藏着这么多腌臜事儿!虽然书院的名声要顾,但他分得清轻重。
腐肉去除之时固然疼,却总好过任它一直腐烂下去,最终危害整个躯体。
许多山长们都是这样想,因此他们并没有阻拦李恒泰。
况且,即便他们想阻拦,恐怕也是阻拦不了的。
如今李恒泰要查某个人,已经不像最初时那般要面面俱到,非得逮到要查之人的死穴才行,基本上只要有些证据,看上去没什么破绽,百姓,乃至鹤望书院的学生都会相信这个人的确有罪。
这是一种惯性,一种可怕的惯性。
这种惯性是李恒泰用书院那些真正的蛀虫们,给学子以及百姓养成的。
但即便鹤望书院根深叶茂,以致蛀虫有点多,却又哪里经得起李恒泰这么三天一小查两天一大查?
在山长们觉得腐肉去的差不多,是时候要做些事情,好挽回书院声誉的时候,李恒泰却依然没有停止。
原本只是山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