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话总结就是材料和工艺问题,飞行轨道理论是没有问题的,毕竟气动理论是那位归国大佬的精专。
等各个研究室的主任都发言完了,基地负责人意外地转头看向蒋乔,语气和蔼问道:“蒋老师,你有什么想法?”
蒋乔没有参与到增程型导弹的研制工作当中,她的工作偏向后台方面,这是她第一次被带到相关的会议上。
蒋乔说道:“我觉得惯性元件的精度、制导方程和关机方程可以牺牲一些方法误差,以减少对器件的负担,从而减少材料和工艺的复杂性,至于累积的那部分误差,可以在计算机中进行相关的补偿。”
既然硬件不行,那就只软件来凑,在软件方面她有那个能力凑一凑。
基地负责人沉吟片刻,说道:“蒋老师提出的方法听起来是最可行的,大家放开来讨论一下,我听听各位的意见,要不要按着蒋老师的方案来?”
坐在会议桌前排的人激烈地讨论着半个小时之久,按其他的改进方案,起码要进行十个大项的改动,没个三年两载行不通。按蒋乔的方案来,只需要攻关一个方向。
最后基地负责人拍板说道:“先按蒋老师的方案来,她的方案即使失败了,耽误进度的时间也是最短的。”
“老钟,你把相关的文件资料交给蒋老师。”
蒋乔回去后,立马加入了计算机一组,计算机一组负责的是增程型导弹制导系统的计算装置,而她要跨越的第一道关卡,是制导系统的预定算法。
二十人的团队没日没夜干了三个月,在一个大雪纷飞却阳光明媚的冬日里把弹载计算机的系统和应用软件全部编写出来,并且通过了测试。
等戈壁滩上积雪融化,坚韧的野草从石块中钻出来。东风五增程型导弹研制性飞行试验取得了成功,还附带了一个意外之喜,精度打击精度到缩小到200米。
东风五增程型导弹的研制定型工作完成后,基地马不停蹄进入到了多头分导导弹的技术研究中。
一个没有下雪也没有刮沙的风平浪静的午后,蒋乔办公桌上的电话响起,她接起电话。
那头说道:“蒋老师传达室有你的电话。”
蒋乔立马站起来,有些激动说道:“谢谢,我马上过去。”
从她到基地已经差不多一年了,在此期间她从来没有跟家里人联系过,即使有工作要到京市的总院去,也没有顺道回过家一次。
宋舒敏第一次冲蒋乔发火,在听到蒋乔“喂”的一声,她就马上怒气冲冲说道:“蒋乔,这些日子你人到哪去了,怎么都联系不上你,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