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后,气动布局设计、气动外形设计、内部机构设计、控制系统布局、人机功效模拟……各个专业组飞快地转动起来。
虽然蒋乔给划了一个框架,让研制工作少走了很多探索的路。但具体的细化是无比繁杂而艰巨的。
为了缩减周期以及更好地试错累积经验,蒋乔让所有专业组边实验、边设计、边制造,这是违背常规的研制过程的。但所里不缺钱,能源源不断地投额外的钱进去。
航电系统号称飞机的“神经系统”通过它来控制飞机执行各种战斗任务、对空、对地、远程、近程的各种飞行目标,从导航到通信机,飞机上的每个系统都要编成软件,建立一个完整连通的网络。在信息化时代,航电系统才是真正的资本。
蒋乔作为总师兼任航电专业组的组长,为了更高的安全保密性,在电子战对抗中不易被入侵系统攻击,首先得设计出一套全新的计算机语言出来。
夜色如墨,一辆白色大巴从夜色中缓缓驶进一座建着高高围墙的院子,车内没有灯,二十个人把车厢塞得满满的,除了司机所有人都在闭眼沉睡。
前方出现了璀璨的黄光,蒋乔似有所感地睁开眼睛,她拍手喊道:“各位醒醒,我们到了。”
虽然气动布局的大体设计已经确定了,但要细化,细化到哪里直哪里曲,细化到每个小单元长宽高是多少。
没有合理的气动布局,飞机能不能飞起来也就无从谈起。气动布局作为框架基石,要进行大量的风洞试验,只有大山深处才有的专业风洞群,上万次的风洞试验,技术人员、描图人员、领导全上阵。
为了尽快处理分析风洞实验的数据,蒋乔他们连夜从大山深处赶了回来。
所有人一下车不是回宿舍休息,而是直奔办公楼。
因为研制任务的艰巨,蒋乔提高了工作时长,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两班倒。
十六个小时是蒋乔的底线,不能再多了。她有信心在最后期限之前把三代半机造出来,没必要让组员苦熬甚至累死。
蒋乔还没有进入自己的办公室就被圆脸短发神色焦急的谭湘拦住了。
蒋乔习以为常淡定问道:“飞控组出什么问题了?”
谭湘飞快说道:“一个飞行状态我们给不出解决方案。”
电传飞控最大的挑战就是数字技术,机械操作的方式改为计算机控制,这是一次革命性的跃升。
电传飞控就是提前将可能出现的飞行状态进行分析整理、并给出解决方案、判断和应急处理、存储在计算机内,让计算机的处理器进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