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陵乃是前朝名相,他少时就有神童之名,偏偏十三岁乡试之时落榜了。后来他才知道,当时是有人知他是国器,赏识于他,刻意让他落榜,想要让他经历挫折去掉浮气。所以张江陵登阁拜相之后也忍不住和友人说一句:“仆自以童幼,岂敢妄意今日,然心感公之知,思以死报,中心藏之,未尝敢忘”。意思就是:我那时候年纪小,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前程,但是我心中却明白那位先生是我的知音,我觉得哪怕是以死相报也在所不惜,这种想法至今铭记在心,不敢或忘。
真正的人才有时候并不需要扬而需要抑。就如一块好铁,只有不断的打磨,去掉杂质,然后才能成为名器。
温大家素来少言,今日竟然说了这么许多话显然都是真心之言,众人皆是沉默了下去,心中默默考量。
许久,刘大家才开口道:“既如此,你意如何?”她这话下之意乃是赞同温大家之言。
“此文可为第二,”温大家沉思片刻,接着斟字酌句的说道,“郑午娘乃是郑家女,她的卷子评了第一,圣人那里亦是好交代。至于柳于蓝,便排第三好了。”
许大家只是拿眼看着其余三人,炎炎夏日她的眉间却仿佛堆砌了一层薄薄的冰雪,冷而寒。她冷哼了一声:“哈,我倒不知我们松江书院也是这般取才。所谓的‘唯才是举’岂不都是笑话?”
刘大家的话便如同冰渣子似的丢到所有人的面上,好不难受,可她自己却也不好过,只说了一句便抿着唇不再开口。因为她口中虽是如此道,心里却也知道这文有些剑走偏锋,虽可称得上是传世之作但若流传出去,叫那些酸腐或是自命道德之士看见了,反而是叫这学生为难。如此良才美玉,尚且年幼,还需好好护着、慢慢打磨。温大家的安排乃是最妥当不过。
李大家叹了口气:“重新抄一张来,先收入库中吧。如此人才,必不会默默无闻,等她闻名天下之时,我们亦可拿出这文,好叫它传之天下。”
此言可算是结尾,众人皆是不再说话。
前三虽然都已经选出,评卷的四人心中却还是有些不好过。她们低头翻卷,静然无语。房间一时间都静了下来。
只有青翠的绿竹在窗口摇曳着,在窗边的书案上投下一点点的绿影,窗台上的插着一束玉兰花,花瓣洁白,香远益清。
这样的夏日,除了四位阅卷大家之外也有人正在窗边的书案前练字。那盈盈而立的少女生就皓肤如玉,一双乌黑的眼眸仿若落了星子,顾盼之间,明光灼灼,无声胜有声。年纪尚小,已显出几分美人之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