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选
京都最热的时候总算是过去了,一场暴雨之后,天气虽没有转凉的迹象,到底是松快了些,至少不用再衣衫半敞,也不用时时打着扇子纳凉了。而关于今上御选的各种传闻在市里坊间也是愈演愈烈,大街小巷无不议论纷纷,更有那游手好闲者,闻风而动,三五成群地跑到城门口去一睹那些从外地赶往京都参加御选的郎君们的风采,或是打探郎君们入了城又在何处投宿等等,评头论足,无不赞叹,。
到了后来,连瓦子里的赌房都挤满了人,大家伙儿多少都会掏出些钱下注,吆喝着买定离手,凑个热闹,看看谁能得陛下青睐封个国公,谁又能拔得头筹入主中宫…….只要不伤及天家颜面,市里坊间的这些议论又有何妨?一时间,倒是将几位颇有赢面的应选嘉郎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诸如关中崔氏,陇右李氏,江南吴氏,江北宋氏,北都府独孤氏,兰陵高氏,河西贺兰氏,……当然也少不了河东潘氏。
能让百姓们认可的郎君必定是风采无双,样样都好的,不过最后是个什么结局谁也说不准,毕竟天恩难测,说到底也不过是百姓们茶余饭后的热闹谈资罢了。
自本朝以来,便将御选和采选做了区分。这里头有些个说道。如果是采选,但凡体健貌端的良家子,简单认识两个字,即可采选入宫为宫人,领着月俸,在宫里头干满10年,如无例外,便可出宫嫁人安稳度日,所以那些家境贫寒的人家往往会把自家的孩子挤破头地往宫里送,虽说出宫年龄大了一点,可好歹挣得些嫁妆,见过些世面,……没准还能得帝王垂青,不管怎么说,历来那民间布衣出身的内命夫也不在少数呢。
不过御选的门槛就高多了,只说入宫前有三道关,第一关,凡是母辈有官职在身的未婚年轻男子,不拘母家品阶大小,一律登名在册。第二关,所在地的县府衙门经过精挑细看,选出十来位,层层上报,到了第三关,又变成了每道十名(全国共十八道),这些各道推出来的郎君其实已经站在了天下儿郎的前端了,可是这还不够,进了京都,还得接着选。
真正入了宫城,先是由资历深厚的常侍们引至长阁密室里,身体的五官、毛发、指甲、体味、肌体乃至玉.茎之尺寸丰度,无不细细探查。过了这一关的郎君们,才有资格参加由御知堂责办考察各郎君的学识水平,之后便少不了要让太后或是太国公把把关了。
能站在老祖宗面前的郎君已是十分了不得的,即便落选了还有大把的机会嫁给给京都那些望眼欲穿的达官贵人们,倒也能成就几桩好姻缘。
至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