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问切有一定的了解!
有齐威王和淳于髡出演的《一鸣惊人》被教育协会领走了。
这里头两个人物都很积极向上、很有教育意义,比如齐威王混账了好几年,被淳于髡劝说后就表示自己“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淳于髡就更牛逼了,据说他是个赘婿,还是个矮子,结果他不仅凭实力当上稷下学宫的优秀讲师,后来还成了出色的外交官。
淳于髡经常在国家危及时刻出使他国,甚至还曾借来许多兵马解国家之困!
这样的人物,难道不该树立为优秀榜样吗?
推广,必须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一鸣惊人”这个词出自《史记》,在更久之前的《韩非子》里面就已经提到过类似的典故。
只不过那对应的是另一个有名的春秋霸主楚庄王。
楚庄王底下的官员同样用“这鸟咋三年不飞不叫”来迂回地劝谏他,当时楚庄王回了对方一句“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两段对话极其相近,要么是两个人都遇上了差不多的事,要么是司马迁进行了再创作。
后来可能是齐威王与淳于髡的对话更加励志且司马迁这个作者名气更大,所以专家们把《史记》里的“一鸣惊人”选入教材。
如果真的是司马迁根据《韩非子》搞二次创作,那这就是个同人逼死官方的悲伤故事了!
第四天官方发布的《田忌赛马》就更牛逼了。
那可是孙膑啊,非常有名的军事家,孙武(写《孙子兵法》)的子孙。
孙膑的“膑”字取自膑刑,也就是他被非常残忍地剜掉了膝盖骨,而设计他据说是他的同窗庞涓。
可能战国时期的师兄弟都会妒忌对方(比如荀子的弟子李斯韩非),庞涓也是怕孙膑抢了他饭碗,想方设法把他的腿给弄断。
孙膑也是个牛逼人物,他断了腿也没放弃挣扎,甚至把膑字挪到自己名字里。
记仇.jpg
孙膑找机会投奔了隔壁齐国,找上了齐国的田忌,为田忌主导了一出“田忌赛马”。
田忌大喜过望,把他推荐给齐威王。孙膑接下来又跟着田忌去打仗,来了次赫赫有名的“围魏救赵”,获得了齐威王和田忌的全心信赖。
剩下的就是动手干翻庞涓了。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孙膑最后在战场上让庞涓输到自尽了,自己则凭着这一战名扬天下!
这出精彩纷呈的《田忌赛马》适用范围特别广,连马术协会都跑出来认领,更别提各大军事爱好者团体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