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承诺可以说是很有心了,卫苏给他们陶家的水车图,已经初见成效。他们陶家的名声也有了好转,如今官府也积极与陶家合作,就是希望水车能够很好的推广。
这件事上,卫苏交给他们之后便只字不提,更加没有以此事邀功,可见卫苏心性之豁达,完全出乎人的意料。不过卫苏不提,他们陶家却不能忘恩负义,虽然他们也给了卫苏酬金,可是这利民大计,又岂是区区金银所能比拟的。总而言之,卫苏对于陶家也算是施恩了,将来卫苏无论什么事,陶家必然会尽力相助之。
卫苏谢过,他自然明白陶睢因何这般,尽管他两耳不闻窗外事,却也知道水车对于陶家的好处。
可是在他看来,他给出水车图,陶家不仅给了酬金,更是让从不对外的藏室珍藏书册对他公开,这才是难能可贵,千金难买的。而自己用水车换取这个机会,在他看来也是值得的。
各家子弟别过家人,带了仆从便开始纷纷上山。卫苏辞过送行的陶家人,安顿好卫蓁也向着山上走去,从此以后,前方的路不管有多曲折,他都会坚持走下去。摆在卫苏面前的是即将开始新的征程。
第26章
颍阳学宫占地面积极大, 几乎占据了半个龙鸣山麓。
卫苏将卫蓁留在马车上,让周成铁三娘一起先行带着妹妹前往不远处的新家。自己则跟着人群顺着蜿蜒山路一路向上。
走了大约半柱香时间,来到了一个宽敞的平地, 四周有灌木竹林,而在竹林丛木间有一巍峨壮观的石柱牌匾, 上刻着四个大字:颍阳学宫。
此时所有人都驻足, 细细打量起这四个字来, 大家面上通红, 心情都有些激动。
周围还有陆陆续续到来的前来观论学大典的外地学子。如果有机会, 这些人也可以凭借一己之力,或者说凭一己之长得到颍阳学宫中先生的看中, 破例收归门下。
也是因此, 每每五年一届的论学大典便是所有人的一个机会,只要入了颍阳学宫, 身份自然就不可同日而语。有了这样的出身, 将来前途不可限量,这也是天下人人人趋之若鹜的原因。
不多时, 颍阳学宫的大门敞开, 有学子鱼贯而出,这群人身着统一的青白色儒服,一出来就列队整齐,端庄威严, 气势凌冽。
众世家子弟心潮澎湃, 只要过了今日,他们也都会成为这里面的一员, 是家族荣耀的象征, 怎不叫人激动?
陶瑾站在卫苏身边, 小声说道:这些人里面就有上一届四大家族送进去的子弟。喏,第二排第四个就是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