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亡国皇家的后裔,以忠诚亮直,不徇私情,不越法度而屡罢屡起。良好的家风,激励他的后代子孙,让他的孙子、曾孙、玄孙辈以及从子(侄子)一支有八人为相,与唐朝相始终可谓兴旺发达,这在历史上很少见,甚至可以说绝无仅有。
而且唐朝是以科举制来评判人才的,不像以前那样官位世袭。若他的子孙没有真实的才华,是不可能出任宰相的。
因为很佩服萧瑀,所以度年又任性了,让他冒出来路过打酱油。不过之后为了主线明朗加快情节,就不怎么写他了。
☆、第134章 晋江网首发
半个时辰后,父皇看过阿述和萧玚的答案,满意地点点头,命人把这两张长长的卷纸展开在墙上挂起来,让大臣们逐个审看,并在一张纸上给两人秘密打分,接着把纸张交给殿上公公。
有不少大臣观察父皇的神色,希望从中能看出父皇更为满意那个答案。
父皇知道大臣们的心思,老神在在地坐着迷眼小憩起来。
我坐在母后身旁,很想站起身看看是什么题目。母后告诉我说:“你父皇出的是水利问题。这个问题明显对萧玚有利,他可是在江陵长大的。”
“哦。”我有些心不在焉地回答,开始有些担心起来,随口问了一句:“母后既然知道,那您有没有告诉旁人?”
母后气恼地说:“死丫头,在想什么呢。你母后虽然更为钟意萧玚,但也不会让人泄密给他。”
听到母后的心里话,我开始紧张地戳手指头。
母后偏爱二皇兄,就连萧氏一族也爱屋及乌,经过二皇兄的劝解,她不再恼怒萧玚未婚有儿这件事。母后和父皇的想法经常是一致的。真希望父皇能欣赏阿述。
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父皇待大臣们都打完分,他才在纸上给阿述和萧玚打分,接着让殿上公公统计分数。
统计的结果出乎父皇的意料,阿述和萧玚居然同分,这又是平局。
这些大臣皆是老谋深算之辈。既然他们无法得知父皇更中意谁,也不想让父皇通过打分,看出朝堂有没有因大皇兄失势和二皇兄得势而有党派之分。阿述代表的是大皇兄的势力,萧玚代表的是二皇兄的势力。他们给两人的评分都一样,两边不得罪,两边不偏帮。
只有高熲和杨素的打分和其他人不同,不过被父皇的打分给拉平了。
杨素出位说:“皇上,既然武赛和文赛已过,就请韦鼎来给他们两人面相吧。”
“慢!”高熲阻止,大胆进言:“皇上,武赛比的是体魄,文赛比的是驸马为政的才能,但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