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用逻辑能猜出这背后是谁操控的,但是他们的手脚很干净,彼此之间也没有证据有这方面的联络。就算抓到了下面的人,也拿不到证据去指认上面的人。
而他们明明知道那人是个大毒枭,却眼睁睁的看着那个人风光的当着他的“新锐企业家”“纳税大户”,还在电视台上经常出现,是个经常捐款做慈善的“大好人”。
于是王永再次动了《生死簿》。
。……
苏同所预料的事并没有出现。
王永的确越来越沉默,外表越来越圆滑,运用《生死簿》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但是,他没有一次是用于私心。
哪怕他被谩骂,被不理解的群众殴打,遭受了许多委屈,他很生气,但是从未想过用那个笔记本。
甚至有一次属于他的功劳被关系户“移花接木”,他非常委屈非常难受,还大醉一场。但是也没想过用笔记本去报复任何人。
王永真的只把笔记本用在惩凶罚恶上。而且每一个写上名字的人,都是罪证确凿,在大众的思想中,都是罪有应得,甚至死多少次都不为过。
只是因为法律判定,或者其他因素,最终不能判死刑。
他们有可能未满十四岁,有可能是精神病,有可能法律没有把这个罪责定为死刑,有可能被判为死缓,有可能是真的家里有关系,逍遥法外。
还有一些,是大家都知道谁是犯人,但是因为没有确定性证据,不能定罪。
王永笔记本密密麻麻写了好几页的名字了,但是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
只是,虽然向善之心未曾改变,王永的性格却渐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最开始的只是嘴里抱怨,从还相信着世上自有公德在,从反对私刑反对个人英雄主义,认为那些以暴制暴的“孤胆英雄”本身就在犯罪。到现在,他对社会公正的信任度越来越低,也越来越依赖他自己所获得的力量。
他甚至会在网上搜一些案件,然后动用自己的力量查找证据,在得到那个人罪有应得之后,直接给他“定刑”。
随着电影渐渐接近尾声,观众们认为,这个主角的结局,大概就是成为一个无名英雄,继续游走在法律边缘,惩凶罚恶了吧。
而在电影的最后,是一幕非常美好的画面。
顶替王永功劳的那人最终被发现了,一干相关人士纷纷落马。王永最终被评了三等功,还被选为后备干部,暂代刑警队队长一职。根据老领导的透露,等春节后上班,他就能转正了。
而这个春节难得的没有案子,他笑眯眯的提着许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