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程府,从来不知道这个江城其实不由官府说了算,便是再多的知县知府过来,江城的事也多是由程府和别的几家大族说了算。程家在这里一百多年,衙门里大大的官吏,连着连没品级的捕快,都跟几个家族沾亲带故。都说小人能通天,上面有文书下来,全靠这些小吏跑腿,小吏配合消极,知县想做什么,实在捉襟见肘,这也是刚上任的县令想要跟程府扯上关系的原因,有了程家的支持,他做事起码顺畅三分。
柳氏并不多提示,还是张氏脑子灵活,想到这几日柳氏娘家人过来了,才试探出柳氏的心意。她拍着胸脯说道:“婶母的兄弟我相公也说过,平日里最是勤恳能干的人,正是该升一级,婶母放心,我一定办的妥妥的。”
柳氏笑道:“这不过小事,你该上心的是年三十的祭祖,因大姑娘快回来了,我需准备她及笄之礼,祭祖的事便只能泰半交予你和流璟媳妇。”
张氏真拍了胸脯,大声应道:“及笄是大事,婶母对大姑娘真真上心,怪不得长辈交口夸赞婶母贤惠。婶母放心,我定将事办的妥妥的,决不让婶母失望。”可不是得办妥妥的吗,程流璟之妻古氏虽说是嫡枝出身,可是刚进门就守孝,从未操办过大事,年轻人脸又嫩,这事估计能大半落在她头上。可不不仅是露脸,祭祖有固定的银两,采买得力,今年便能给几个孩子都买套新衣了。张氏从程府出来,急忙忙跑回去,只盼着明日里便能给柳耀祖升了。
张氏那样积极主动,事情办下来自然快,隔不两日程氏的父亲便托人带了封信,说道家中的事让她费心了,她费力替弟弟做事为父心中甚感安慰,不过以后钱氏再来找她,她只管不理。
柳氏将信随意放在一旁,她对这个父亲早死了心,做这些不过是看柳耀祖还算不错。在娘家人那里受了挫,柳氏又去找她的小棉袄熨心了。
第六章
柳氏亲自去厨房做了几个程心珊喜欢的小菜,也不等到晚上,立刻端着去程心珊的小院里。
程心珊还小,仍住在住在东厢的小院里,并没有和程心玥一样搬到后罩房,是以住的地方相对较小,不过一间明房两间暗房两间耳房,加起来约莫一百平米,另配一个小小的园子。初听一百平米的地方似乎是不小的,在现代能做还算宽敞的二室一厅,住一个人绝对绰绰有余,可是程心珊却觉得地方不够用。她现在的待遇高,配备也高,卧室旁用屏风隔了小单间给守夜的奴婢,另外碧草、碧水两个大丫鬟住了并不住在专门给奴仆住的倒座房,而是征用了一间耳房。渐渐年纪渐长,读书写字,女红琴棋书画都要慢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