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片。
李廷逸正要动怒,见郎怀这些人识抬举,哼了一声,连马都不曾下,骑着就过了门槛。
郎怀抓了常郜的手苦笑,“兄弟,这要是军律司追究起来,你可得帮忙说两句话。”
李廷恩两年前将刑律司一分为二,把里面的军律署拆分出来,原本的刑律司依旧掌管官吏与百姓刑责,军律司则掌管军中将领以及兵士。
眼下掌管军律司的是李氏族中的宗亲李火让,与李廷恩祖父李火旺同辈,又是李氏族中辈分最尊的太叔公一脉所出。李廷恩当年尚在年幼时,太叔公为让李廷恩能心无旁骛的读书进学,就处处偏袒李廷恩,直至后来李廷恩平步青云,太叔公在河南道以辈分压制族中蠢蠢欲动的族人。李氏族人迁移西北,太叔公为让李廷恩无后顾之忧,让族人能平安迁移,做主说服让族中年过六十的老者尽数留下,以免成了拖累。后被族人强行背走,半路遇到大燕派人追杀,太叔公以自尽要挟,带着一干族中老者以及伤残之人断后,落入杜玉华之手,直至如今,依旧不知生死。
对李廷恩,太叔公寄予无尽厚望,照拂二十载,连嫡亲的儿孙都远远不如。面对这番恩情,李廷恩对太叔公一脉的后人处处照拂。李火让作为太叔公的嫡亲长孙,自小被太叔公拢在膝下养大,书念得不如何,却学了太叔公一身硬脾气,生平最看重的就是将宗族发扬光大,性情刚毅,处事铁面无私。故而李廷恩对他托以重任,一是真的信任,还有就是为报恩,更重要的,是因李火让姓李。让李火让去管理犯事的将领和兵士,才不会有后顾之忧。
李火让一任军律司总掌令,就拿侄孙动手。因其在军衣采购之事中贪了二百两银子,李火让便按律把人重责五十杖刑。事后养伤半月,又把人发配到矿山中挖矿,并且勒令家人不许私下将人放回,必得按律以工代罚做够五年矿奴才能把人带回来。不过三月,矿山中传来人已病逝的消息,李火让铁面无私,只道侄孙身份仍是矿奴,戴罪之身,不顾老母与胞弟哭诉,坚决不让侄孙回来安葬,而是按着矿山中的规矩,将人就地掩埋。而李廷恩知晓李火让的决断,则以大都督的身份送去三箱玉器,五箱珠宝以示嘉勉,又令人找戏班将此事编排出来,广为传唱。
如此种种,军治一时大清,原本有些肆无忌惮的李氏族人亦安分了许多。
连姓李的人都畏惧李火让如虎,其余的将领自然更是如此。
郎怀长兄朗威原本是大燕的三品将军。元庆年间河南道遭遇流匪之乱,李廷恩恩师石定生挂念爱徒安危,得知朝廷并未派兵马增援河南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