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瞪着祝宴池——这个始作俑者。
“咦?云师妹,你刚刚说,因为我?”他作沉思状,然后恍然道,
“师妹,别说做师兄的说你。就算师兄我今日格外的玉树临风,你也不用激动的狂咳不止啊。这让做师兄的心里,怎么过意的去呢。”说着还慨叹了一声,如果可以进行照片编辑的话,我此时真想在他这副表情下打上一行字,即他的内心独白——自古红颜多祸水!
在我如霜刀雪剑的目光狂刺下,他仍是毫无觉悟,我忙伸手捂住他嘴,道,“祝宴池,别讲了,再讲本姑娘就忍不住吐出来了。”
看到他那双露在我手上方的眼睛含着满满的笑意,我忙松开手。哼!果然是故意的。
我懒得理他,他得了便宜也就见好就收了。我们这个“考场”也就三十来人,其中以男子居多,这个年代,读书的女子毕竟不多。
我们单人单桌,每个人的桌上都有笔墨纸砚,要等到考官出示题目,才可挥毫作答。
而此次诗才的考官与评委有两人。也就是站在我们面前的这两人。
作者有话要说:
☆、三十四章 初赛诗题
此刻,我们打量着站在面前的两人。一个中年人和一个青年人。
中年人身穿藏蓝色长衫,头上发髻梳得一丝不苟。面如冠玉,颌下的胡须也保养的很好。看得出这是个很会养生的文人。而站在他旁边的那名青年,倒是颇有些风流才子的味道。为何用这个词语呢?只因他面白若傅粉,双目自含情。头戴流风冠,手玩清雅扇。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百般风流意,随意戏红尘……
这时,听得那青年开口道,“能结识各位朋友着实幸甚。在下萧逸,这位是李儒李先生。”
他话音才落,选手们便轻声议论开来。原因无它,这两个人实在是声名远播。
萧逸,号称南国第一才子。少小便有神童之名,十五岁便得了国试榜首。在金銮殿上更是由南国国君钦点状元。如今,虽只有二十三岁,却已经叱咤南国文坛八年之久了。
再说那位李儒。人如其名,是名满七国的大儒。李儒才高八斗,桃李满天下,偏偏不喜做官,平日里游历名山大川时,也留下了许多山水名篇。他为人公正,又无任何国家的功名,作为评委实是再适合不过。
且不提众人如何感叹崇慕。只说这考官,评委,选手都已到齐,这预赛的赛诗题目也该亮相了。只见萧逸恭敬地双手递给李儒一个密封的信封,李儒接过并朝他点了点头,随即当众打开信封,取出里面装着的题目。
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