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回不回来吃饭,才想着,就听到敲门声。
杨婵笑笑,估计是他们回来了。
“远……是三婶啊!今儿怎么有空来,可真难得。”杨婵侧过身子,让她进门。
三婶就是最近认的亲戚,为人热情,就是有些八卦,不过也正因为他,杨婵知道了不少十里八村的消息。
她还教了不少平日生活的技能,杨婵先前同她说好,等到过年时候,教她做发糕、千层糕之类的吃食。
“什么难得不难得,你呀,就是太少出门。”三婶隔空指了杨婵一下,而后打量起屋内的布置。
“到底读过书不一样,同样的东西,到你手里都不同。”三婶感叹。
赵家堂屋就简简单单放着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要说不同,就是正对门口的墙上挂了一幅山水画,不过是杨婵根据记忆涂鸦而作,两侧各挂着一幅字,则是赵远山所作。
像赵远山这样的学子,家中能送他去上学就已经很不错,少有能学六艺的,全都将功夫花在学文章和字上头,所以像杨婵这一手涂鸦之作,都在他之上,不过字却他好些。
再有就是桌子上放了一盆小花,其实就是路边野花,杨婵瞧着好看,弄了白瓷大碗,直接挖了种起来,经过简单修剪,竟也有股子清雅味道。
“哪里,不过随便弄弄。”杨婵笑笑,当初和这些人相交的时候,杨婵就没想过藏拙,也不是全部都显露出来,只是将识字写字的技能告诉这些人,当然,还有那一手好绣活。
这样一来,她在这村里的地位果然高了一层,平素说话行事,旁人也敬几分。
她倒不是想要高人一等,实在是马善被人骑,不要以为乡下人全都朴质良善,他们心里也有许多道道。
像杨婵这样没了父母长辈,又带着一个弟弟到了赵家村,现在这些人才入村还好,日后定下来,可就会说杨婵的闲话,甚至还会欺负她。
好比三婶就曾和杨婵说过,有一人见不得别人家的稻子长得比自己好,竟然连夜去将那家才抽稻穗的稻子给拔了。
最为搞笑的是,被拔了稻子的人家也不打上门去,晚上就去将那家的稻子给拔了。
这还算好的,种稻子那会,田里需要水,村里就会先说好每家用水多少时间,饶是如此,为了多留几分钟水,时常有抄家,更甚者还有打架的。
这些杨婵之前从没听说过,听了后,只觉得学了不少。
“杨姑娘,我呢!是将你当自家侄女,所以知道点事,就想着告诉你。”三婶才坐下,就忍不住开口说话。
杨婵点头,浅笑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