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来还能满足小孩子的表现欲,也能让他不怕人,最重要的是,有这些事做,杨平明显开朗许多。
二婶可不管这些,她只知道,自家女儿如今能识不少字,往后说出去,她都有面子。
可惜她两个儿子年纪都大了,不然也跟着学一些,总是有好处的,不过儿子不行,她以后会有孙子,到时候一定找杨婵教他识字,说不定能和远山一样考个童生出来。
杨婵是不知道二婶的想法,不然一定会笑死,识几个字就能中童生的话,那赵远山就是状元。
说到读书识字,这月十六,朝廷贴出公文,今年因江南水患停了的科考,将在下月中旬重新考。
还是镇长特地打发人告诉赵远山,且让他好好读书,今年死了不少人,尤其那些文弱书生,大多没熬过去,故而赵远山只要发挥出平日水准,定能得到秀才名额。
秀才这功名虽说大用处没有,在乡下来说却有不少实惠,首先免了差役,兵役,在税收上也有一些优待,最重要的是,可以见官不拜,在这十里八村有一定特权。
像上回李秀琴这事,如果赵远山是秀才,不用别人说什么,只会说李秀琴不甘心,想要攀高枝之类的话,绝对没有赵远山半点污言。
也是因为如此,杨婵没打算让他做太多活,实在不行,山上的红薯可以叫人来挖,到时候分一成或是两成给别人就是,这要是错过这次中秀才的机会,可就难了。
赵远山想的其实和杨婵差不多,不过他不是因为自家读书,还是怕她太辛苦。
瞧着她白嫩的双手沾满泥土,就觉得刺眼。
其实杨婵已经也择过红薯,当然是前世,根本没有赵远山想的那么娇气,从早上过来一直到中午,赵远山挖了三行,她就择了三行。
除了手和腰有些酸,别的倒是没什么,相反,她这样一边干活一边和赵远山说说话,感觉特别充实。
站起身,抬手用手臂擦了下汗,杨婵脸上带着浅浅的笑容,“时间差不多了,咱们先回去吃午饭吧?”
侧头望去,杨平早跑去和新认识的小伙伴在地里玩,小草倒是乖乖巧巧的在那捡红薯。
“也好。”赵远山放好锄头,叫了杨平一声,边上就有水沟,洗了手,放好锄头,就担着畚箕回去。
杨婵和小草也一人背了一竹篓的红薯,当然小草是半框,跟在赵远山身后慢慢走着。
上山容易下山难,主要是不敢走太快,怕刹不住会冲下去,杨婵牵着杨平,抹了下汗,“远山你走慢些。”
“走不动了,把竹篓放在路边就行,一会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