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他奉旨前往陇右之时,杨玉环已被正式册封为贵妃,位居后宫之首,一家人皆沐皇帝恩泽,其父杨玄琰追赠兵部尚书,堂兄杨铦擢升为殿中少监,堂弟杨锜擢升为侍御史。李隆基本想将突厥的余烛公主赐予寿王李瑁为妃,无奈阿史那圆圆婉言谢绝,便又将左卫中郎将韦昭训之女韦菁册封为寿王妃,并为他们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也算是尽自己所能为儿子做了一点补偿。
一切都已尘埃落定。
李隆基终于名正言顺地拥有了那个深爱的女人,然而,他与十八子李瑁之间的父子亲情也自此彻底破裂,永远无法挽回。
曾几何时,十八郎是他最喜欢、也最亲近的一个孩子啊……而现在,这位至高无上的大唐皇帝却只能把一片慈爱之心全都倾注在另一个儿子身上。
“二十一郎。”李隆基起身走上前去,微笑着亲自扶起爱子,“这次替朕去陇右走了一趟,真是辛苦你了,你看看,朕的二十一郎都瘦了……对了,听说你在战场上还受了伤,怎么样,如今可全都好了?”
李琦笑着点了点头,道:“多谢父皇关心,一点小伤而已,早就好了。能为父皇分忧乃是儿臣的荣幸,怎么能说是辛苦呢?”
“真是长大了。”李隆基含笑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打量着他与自己酷肖的眉眼,竟是越看越爱,“二十一郎,朕有这么多儿子,唯有你和朕年轻的时候最像。皇甫惟明的奏疏朕已经看过了,你此番西行不但完成了朕交给你的任务,还在紧要关头协助陇右节度使保卫河源、以智计攻破吐蕃洪济城,立下赫赫战功,很是为朕长了脸面哪!朕对待臣子一向有功必赏,说吧,想要父皇如何赏赐你啊?”
李琦谦逊地一笑,忙拱手辞谢:“众将士在沙场上浴血战斗、奋勇杀敌,这才使得唐军大捷,儿臣怎敢居功?”
李隆基和颜悦色道:“你不必过谦。朕知道,用火攻之法制造混乱挫伤敌军士气,这个主意只有你才能想得出来。”
“是。”李琦颔首一笑,神色随即变得肃然起来,“说起制造火药,羽林军左郎将裴修也出了很大的力,而且他在战场上身先士卒、极为勇猛,为使唐军取胜不惜自己身受重伤,至今仍卧床不起,以后恐怕也会落下残疾……儿臣高居亲王之位,又蒙父皇厚爱遥领扬州大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已经位极人臣,实在不应再向父皇讨什么封赏。父皇若要论功行赏,就请把儿臣的这一份也赏赐给裴郎将吧。”
李隆基平素最不喜欢居功自傲的臣子,见儿子如此谦逊,心下更是对他多了几分喜爱,于是和蔼道:“裴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