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大,实在是得不偿失。到目前为止,能源这一块还没让我操过什么心,我不想节外生枝。
所以,我得另外想个路径。
我一直在谈mav,接下来我想谈谈mdv。
马丁尼兹驾驶着mdv降落到地表的那段时间,想必是我生命中最惊险的23分钟,当时我和其他四名队友差点就尿了。这玩意就像一个大型的烘干机。
首先,我们脱离赫耳墨斯号,降低轨道速度,从而实现常规降落。一切都很顺利,直到我们撞上火星大气层。你感受过720公里每小时的喷气式客机遇到气流时的颠簸吧?想象一下如果你坐在28,000公里每小时的载具上,遇到颠簸时会有什么感受。
多具降落伞在不同阶段会自动打开,进行减速,之后马丁尼兹开始手动导航,将我们降落到地面。他干得极为漂亮,常年训练不是吃素的,他省下了所有为合理误差所作的预备。最终,我们的降落地点离目标竟然只有九米。这家伙简直就是为这次降落而生的。
谢谢你,马丁尼兹!你很可能救了我的命!
我指的不是那次完美的降落,而是他因此省下的预备燃料,几百升没有用过的联氨。每个联氨分子含有四个氢原子,也就是说,每升联氨里的氢可以造两升水。
今天我eva了一次,进行现场检查。mdv确实还有292升汁水留在罐内,足够造将近600升水!远超所需!
只有一个挑战:将氢从联氨中分解出来。呃,火箭就是靠这个推进的。这个过程释放的热量,那真是相当相当大,而且相当危险。如果我在氧气环境中实现这个反应,新分解的高热氢会直接爆炸。结果当然会产生大量的水,但我肯定也死透了,没福享受。
联氨就其根源而言,没什么复杂的。德国人早在二战期间就将它作为燃料,应用在最早的一批火箭动力战斗机上(偶尔也会把他们自己给炸飞)。
你要做的就是让它跟一种催化剂起反应(我能从mdv的引擎中提取出来),之后就会产生氮和氢。具体的化学反应你去琢磨,但最终结果是五分子的联氨能产生五分子人畜无害的氮气,以及十分子可爱极了的氢气。在此过程中,会有一个转化为氨的中间过程。化学这个拖泥带水的贱人,它弄得有些氨死活都不跟联氨起反应,保持在中间状态。你闻过氨气那鬼味道吗?好吧,我这小窝里很快就会充满这种地狱里的气味了。
化学现在站在我这边了。余下的问题是:我怎样才能让这个反应慢慢地进行?产生的氢我如何收集呢?答案是:我不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