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老母亲的寿宴。
正巧刘尚书的老母亲吃腻了山珍海味。什么东西都吃不下,正巧这李道友的老婆会做一手小点心。李道友借花献佛奉上自己的小点心。老夫人一闻那味儿,很是喜欢,说是家乡的味道,顿时胃口大开。
这下子马屁拍对了地方,李道友得了刘尚书老母亲的赏识,顺理成章的得到了刘尚书的举荐,这才补了个知县的缺儿。
——
第二天一大早,县太爷李道友乘坐官轿,鸣锣开道。三班衙役、师爷护卫等前呼后拥。那叫一个排场。浩浩荡荡的前往大王庄进发。由于路有点儿远,李道友嫌人抬的骄子走的太慢。直接坐着马车就来了。
古代对于官员出行开道的锣声,都是有讲究的。你比如知县出行鸣锣七响,意思是“军民人等齐闪开”;知府出行鸣锣九响,意思是“官吏军民人等齐闪开”;一品大员和钦差大臣出行时,则鸣锣十一响,意思是“大小吏军民人等齐闪开”。所以说,这鸣锣开道,这锣也不是随便敲的。
听到锣声,大王庄的村民沸腾了。这可不是里正拿的那面小铜罗,随便的瞎敲。就像吹糖人儿似的,一上来就“铛,铛,铛”毫无节奏感。人家县太爷的可是大铜锣,敲起来跟成龙大哥的那个口头语儿一样,“duang,duang,duang,”还拖着长音呢!
这时,大王庄的里正带着村民,激动的迎了过来。县太爷李道友虽说是七品芝麻官。但搁到现代人家也是县长级别。
“我是大王庄的里正王庆祥,代表村民恭迎县太爷大驾光临。现在村子里的病人,已经请来了大夫正在救治。”里正战战兢兢的说道。心想:可千万不能让别人传成瘟疫,那样,非把大家活活烧死不可。
县太爷这一路坐车过来,心里还是很满意的。从王庄镇到大王庄这一路上,道路修的很是平坦。自己坐的马车也很稳当。舒服的都昏昏欲睡了,这要是搁到以前,来一趟大王庄。马车能把自己给颠个七晕八素。主要是道路坑坑洼洼的太难走了。
这要是各个村子都修成平坦大道。也是自己的政绩不是!到时候说出去,是在自己的任上,组织村民修的路。算是造福了一方百姓。反正往自己脸上贴金的事儿,肯定少不了李道友的功劳。
“都别愣着了,带本县到蓝老二家看看吧!听说起源不就是因为蓝老二家的丫头吗?我倒要看看是何方神圣?”县太爷可没忘了自己小妾的枕头风儿。好不容易来一趟,怎么的也得狠狠的敲一笔。不然,都对不起自己这些人的兴师动众。
其实,还没进村大老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