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只给了她一句“自己猜”,就大摇大摆上朝去了。
……
兵部负责掌管全国卫所军官的选拔授予、训练、车辆、武器管理等政令,并参与协理京营戎政,掌管京营操练,专理戎政。可以说,钱天下的武官升迁,皆由兵部定夺,在兵政上权利极大。
凌峰本就是以武起家,此去兵部,也算是物尽其用,内行领导,倒也混得如鱼得水。一些想看笑话的文官集团见状,这才忆起凌峰本就出身勋贵,自然比文官领导的兵部更混得好。
虽然还有相当一部份人介怀于凌峰的威猛升迁,但已成事实,再耿耿于怀已无异处。
更何况,一些眼光精准之人很快就分析出,兵部虽威,但只限于武将戎政,而文官集团上,控制力就会弱下许多。这么一想,也就释然了。
这时候,全京城的人都把目光放到新空出来的吏部左侍郎的位置上。
据可靠消息讲,吏部左侍郎这个位置,极有可能由程勋华接任。
徐璐并不知道程勋华为何方神对,经过打探后,才知道此人也是位非常厉害的牛人。
天启十四年的进士,出身翰林,外放,再任吏部给事中,再转任御史,之后又是连续两任外放,六部经历也有,又有御史的履历,地方资历更是丰富,出身大家,名声也好,今年也才三十七岁,也算是年富力强,绝对是众望所归的侍郎人选之一。
凌峰对此人评价是:“不熟,不过颇有印像,是个挺有能力的。”
他看了眼徐璐,欲言又止。
但徐璐并未瞧到,只是问程勋华是否是凌峰的人。
凌峰笑道:“你以为我真厉害到让朝中六部都围着我转让不成?”
意思是程勋华并非凌峰的人。
徐璐虽然失望,不过也没有过多担忧,只是说:“只要此人不是对手那边的就成了。”
凌峰莞尔一笑,然后脸色一板,非常不顾道地戳破她的美梦。
“你错了,此人虽非敌对势力方面的人,但他却是你最讨厌的人的亲戚。”
……
吏部左侍郎有四位侯选人,一是凌峰举荐的顺天府尹张健明,二是首辅方公举荐的应三府伊程勋华,三是范鸿儒杨进两位辅臣大人举荐的何北布政使于正臣,四是沈任行举荐的刘向东。
经过吏部和内阁多方面讨论分析,程勋华上位的可能性最大。
徐璐坐在东次间里接待了刘向东的夫人,对于如今朝局时势,徐璐还是能说得上话的:“刘大人与夫君曾在泉州处过一阵子,为了避嫌,夫君并未举荐刘大人。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