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那里是天下最富裕的粮仓,到那儿才有的救。
······
两地间隔千里,一路上都是哀嚎,走着走着就是人倒下。倒下了…就再也没能够爬起。
卖儿卖女,都是常见,只为一块窝头,践踏尊严的也有。而更令孙惠恶心、恐惧的,莫过于易子而食!这一刻,她才深切体会到,现代社会有多好。不是高科技产品,一定的自由,而是不必饿死,更不必吃人。
一路上,刷新了孙惠的思想,也让她对这万恶的时代更加清晰的认识。她在想,幸亏她们家还有半点的余粮,作为发起者的孙爹,也有一定话语权,不至于自己被吃。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句古话是对的。过了绵延千里,流过七八个州的洪河后,孙爹病了,这时候哪里有大夫、哪里有药材?不管家里人多么哭泣、多么无助,一个无星光的夜,孙爹还是永久的去了。
队伍不等人,而饥饿更是催促着前行。没有守孝,匆匆席子裹了,也没找寻风水,孙爹就这样简陋的下葬了。
连个碑也没立,孙惠四周张望,牢牢记着,她爹是埋在河口,一处小丘上。地里埋了块石头,做着标记,孙惠想着,等日后,如果能活着,安稳下来。一定带着弟弟过来,迁了爹的坟。
过了洪河,已经就过了旱区,这里今年收成有影响,但还算过的去。灾民们有的就停下,卖了自身给大户人家,得了口粮,安定下来。还有些留下的,在做短工,想着过了今年明年再回去。
阳光明媚,那温和的光线照在身上,舒适的让人打盹,孙惠看着绿油油的庄稼地,心安定,想着不管什么法子,有粮食就成。
瘦的眼睛显得特别大的弟弟,在母亲用一根银簪子换了钱买了包子给他,呜咽的塞进嘴里,满满一嘴,还小心的护着手上的抓了有黑印的包子。生怕被人抢了去。
饿过的人才知道饿的滋味,死亡随时逼近,那些礼义廉耻,谁还在乎。逃出来的人中,能有几个家里有银子带,连自己孩子都舍得,还有什么不敢的?
几个泼皮大汉,老早就注意这里,见了孙母换簪子,得来的银钱,围了过来,眼睛贪婪的盯着孙母:“大爷们饿了,快把银子拿来,不然…嘿嘿,就别怪大爷不客气了!”
孙母很想息事宁人,但她清楚的知道,她一个女子,独自带着俩孩子,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如果示弱,恐怕一家子都会死于非命。她不想子女丧生,更不想丈夫绝嗣,她得站出来,比男人还要狠,挣出一条路来。
“你们是谁,我可没钱给你们,围着干什么,滚远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