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列举出来的几家,都是价格和品相各有出处,不是品相好价格稍高,就是品相差些价格便宜,都有优劣。
最后三人是拍板,这事不是做一次,往后也会做的,所以第一次还是选择品相好的,价格高些也能接受。毕竟这样的话,更容易脱手,就算因此不能大批量的收购,但是三人还是觉得这样比较好。
之前有说,三人都准备大干一场,不是小打小闹。所以掏出来的银子,合计超出了三十两,蚕茧买了有几担。
家里拿了这么多钱出来,自然是不放心就他们三个年龄不足二十的人走一趟,这次不仅是吴爹,就连彩蝶的公公丢了家里的活,也过来跟着。
出发的时候车子是租的,因为中途要转水路,怕丢在客栈有些不安全,而且还得给寄养费,不如直接租车来的划算。
水路比想象中要繁荣,来往船只络绎不绝,不时有江歌俚语飘荡在宽广的河面。
山扬县虽带了个山字,但整个县里,却没一座山,所以多耕地,没有桑林。这儿水田很多,一块块的排列,很是喜人,和孙尹他们居住的县,根本就是两个样子,口音也略有不同。不过因为这儿缫丝、纺织手艺好,引了四地人士过来,口音也就杂了,多说几遍也不会听不懂。
因为手里的货好,也不急着出手,先是找了住的地方,分批的逛了一圈,才开始找买家。
带了样,往几处大户那儿去了一趟,本来看了蚕茧是有心的,但听了数量,管事的人脸就耷拉了,问价格也不答。知道是嫌弃货少,不准备收。这些大户做的都是百两往上的生意,少了就不愿意了。
因此,也就不再往大户那儿送,专找那些小一点的人家。
☆、第103章
孙尹几个,在山扬县前后花了有小半月,才算是找到了合适的买家。是临近县城的罗家庄,这儿的人都是本家,村子不算大,但好处是缫丝、纺织技术好,不仅是代为加工,还自己收了蚕茧自己缫丝纺织卖成品。
做主的是罗氏一族族长,半百岁数,也无倨傲,对于孙尹他们的蚕茧很是满意,听说了数量后,也不曾因为太少而有异色,照旧的笑着说收。至于价格上,给的也公道,称重后毛利润有五十四两,可观的一笔钱财。
清点货物后,罗族长刚要提出去搬了现银来,孙尹就开口了:“罗族长,支付十四两就成,剩余的我们想换了绸缎,不知道可不可以?”
罗家纺织在这一带很有名,孙尹他们本就想回去的时候并不空着手,来回赚才是大头,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提出了不要付全部现钱,将其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