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没必要,但不欲与老胡起争执,还是看了起来。
没想到只看完第一页,小王就愣住了。他忍着心中的惊讶,快速地继续往后看去。
整篇综述看完后,小王久久回不过神来,最后只得递给一旁的老胡,“胡师傅,您比我有经验,您帮我再看一遍这篇综述。”
胡师傅见小王这样,也是一脸惊讶。他刚才不让小王直接扔掉,是因为他工作认真,见不得小王敷衍。但他心中也觉得,一个从来没有在能源领域发表过论文的中学老师,写出来的综述,肯定是一堆垃圾。
胡师傅诧异地接过信纸,仔细地看起来。反反复复地看了几遍后,胡师傅才将手里的信纸放下,叹口气道,“寄给那几个大学里的审稿人吧。”
听到老胡的话,其他同事也都一脸惊奇的凑过来,拿来林景兰的论文分别传看。
小王听到老胡的话,一脸惊讶,“真的要寄?审稿人都忙得要死,一个无名小卒写的综述,无论如何都是发表不了的吧?再浪费审稿人的时间……”
老胡摇摇头,“无名小卒写的综述为什么发表不了?是因为我们只认权威不看论文质量吗?不是。”
老胡继续说,“是因为从来没见过无名小卒写出来过有价值的综述。”
老胡教育小王,“可这篇综述呢?你也看过,心中应该有数。既然这篇综述的质量能通过我们的初审,为什么不寄给审稿人?”
另一位同事此时也看完林景兰的综述,表情复杂地附和老胡的话,“寄吧。这篇综述确实不错。”
小王点头,将林景兰寄来的一式四份的论文,取出三篇,分别装在信封里,在信封上写上三个审稿人的地址。
.
八十年代,论文审核还没有盲审这一说,审稿人直接能看到论文作者的名字和单位。
陆教授收到《能源》审稿部寄来的林景兰的论文,最先看到的就是林景兰和青山中学这几个字。
虽然心中惊奇,诧异于一个中学老师的论文竟然能通过初审,进一步寄到他这里来,但陆教授为人治学最为严谨,还是仔仔细细地看起这篇论文。
看了两行,陆教授发现这竟然还是一篇综述的时候,就更惊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