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上进行深度讨论的平等的研究者。
“听说你申请的学校都是德国的?决定好去哪一所大学了吗?”老师一边看着林景兰的卷子,一边问道。
林景兰点头,“决定了,不过去的不是大学,而是马普研究所。”
老师一愣,一下子还没有反应过来,“去哪里?马普研究所……那是哪儿……”老师的声音越来越低,在心里默默咀嚼着马普研究所几个字,突然瞪大眼睛,声调一下子提高,“你是说德国的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
林景兰被老师突如其来的高声调吓了一跳,略微迟缓地点头,“是啊。”
老师连着倒吸几口凉气,嘴唇不停地张开又合上,又很多想说的话,但又一句句咽下去。他想惊呼、想大笑,那可是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啊!
他的学生,虽说他也就给林景兰上过几节课,但那也是他的学生,他的学生将要去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了!
不过老师还是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清华里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份骄傲。虽说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比清华强上太多,是多少清华人梦寐以求却求之不得的所在,但老师还是硬生生地压下去了心中的激动,只是拍拍林景兰的肩膀,“好好发展,为清华争口气,为中国人争口气。”
林景兰将老师一系列变化的表情与反应都看在眼里,自然明白老师心中想了些什么,她心中涌起一阵酸涩,郑重地点头,“我会的。”
老师的心思其实林景兰都懂,他压抑着激动不表现出来,是为了表示,“难道清华的学生还进不去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可他那么激动,其实就表明了,到目前为止,清华的学生还真的进不去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
大家心中都清楚,清华还有很远的路需要走。尽管人人都都已经走得很努力。
林景兰是一个意外,是一个奇迹。虽然她成为了第一个敲开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的清华人,但显然,会有很长的时间,或许是几年,或许是十几年,才能出现第二个能追随上林景兰脚步的清华学子。
.
所有的老师都记挂着林景兰的事情,每门考试结束后当天就给出了成绩。等到所有的考试都结束后,林景兰第二天就被学校通知,成绩单已经开好了,让她去取走,寄到德国去。
林景兰申请的方式也算是别具一格,因为她的大学课程压缩在两年时间内修完,因此每个学期的课程都有很多,尤其是这最后一个学期的。林景兰寄出申请的时候,还有很多课程没有修完,因此就没有寄出成绩单,寄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