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出巡的行动,很快就按部就班的实施了。自从曹操覆灭那一年、刘备回了一趟涿县老家和中山故地,纵酒逾月,后来十五年里,刘备就没出过远门了。
四十二岁回去,五十七岁又出来一趟,也是不胜唏嘘感慨。
不过,四五月份这段日子的行程,刘备自己是玩得爽了,也怀旧了,对于国家大政却谈不上什么帮助,这是刘备夹带的私货。
期间有意义值得拿来说一说的,也就是对赤峰郡等地的团结、把刘豹这些家伙都召集到一起喝个酒,恩威并施。让那些新归附、新产生大汉民族认同的牧民部族,系统见识大汉的威仪。
六七月份期间,是马超在主持。刘备在河套阴山等地也算是第一次见到了东西绵延两千里的大草原,从头走到尾,不过很快就腻了,除了打猎射雕,或者大规模围猎兽群,别的没什么好玩的。
只有在六月底、离开大草原路过银川郡的时候,刘备惊喜了一番,他没想到世上还有这样塞上江南的景色。
明明周遭都是西北干旱荒凉之地,银川郡居然有大片的湖泊和绿洲,连屯田区种的农作物都是跟江南无异,是种水稻的。
哪怕已经锦衣玉食多年,刘备还是忍不住留在银川郡稍微多吃了几天羊肉拉面,缓解之前在大草原上巡游积累的疲惫。
七月份,本该是夏季天气最炎热的时候,刘备的队伍却通过武威,一路向西,超过了一开始规划的预期路线,竟然沿着河西走廊一直到达了敦煌郡,
刘备还亲自登临了玉门关,在那儿驻留近一个月,还接见了所有内附的西域小国、部落首领,外加挑选视察了一部分往来的外国商旅。
一路上,刘备见到了“兰台兰州分台”,也就是十几年前李素和诸葛亮最早搞“帕提亚和罗马翻译运动”时,在当地设立的图书馆,最初还是徐庶督造的。
有些东西,亲眼见到了,才会觉得震撼。尤其是书,书非借不能读也,放在雒阳的兰台本台,刘备根本不会珍惜,也没有直观印象去思考“哪些是兰台本身就在的著作,哪些是外面舶来的”。
到了西域之后,这里的兰台分台专门储存舶来著作,看起来就很壮观了,让人有一种开眼看世界的冲动。
刘备如今年老,平时读书越来越少了,这次居然又特地拿了一批,路上车队行进时可以在车上一边赶路一边读。每有日常见闻所得,就让人想办法找找看跟书里的国家文化相似的外国人,来面谈询问、让那些使者讲解风土人情。
刘备本来也没期望能轻易搞定这事儿,只是随口一说。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