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筹备,也不敢怠慢。五天之后,好整以暇的杨修,就得到了阿尔达班五世的亲自接见。
……
“汉朝皇帝特使,见过安息王。”
杨修来的时候,带了各种语言的通译。丝绸之路重开已经快二十年,大汉在兰州、长安、雒阳等地也各聚集了不少西域来客、学者商人,所以要找翻译已经比较容易。
最夸张的是杨修这人也算博闻强识,都四十来岁年纪了,为了这次出使,反正过去这一年的筹备期、赶路期也没别的事情可做,居然就把罗马人用的拉丁文,和帕提亚高层用的希腊语,给学了个大概。
此时此刻,简单寒暄打招呼,杨修也不用通译,直接亲自开口就是希腊语,语言态度不卑不亢,只是拱手微微一揖。
听得阿尔达班五世一愣一愣的:汉朝也是够开眼看世界的,居然对外面的情况那么了解。
当然,杨修也不会一直说希腊语,一开始秀几句那是显示自己的才智。后续具体谈判中,汉使说汉语是体现大汉地位,不可能去用蛮夷之语谈大事正事。
以后应该让说希腊语和拉丁文的国家,为了跟大汉打交道而多学汉语。
阿尔达班五世谦逊地降阶跟杨修交谈,还吩咐设宴款待。当然他说的是希腊语,他也没有通译,只能是由杨修的通译来翻译。
“请汉使回复大汉皇帝,我帕提亚国对于与贵国的友好向来是看重的。原本罗马人连战连败,已经被我军围困在泰西封,指日可下。
这泰西封是我帕提亚故都,汉使远来,恐怕还不知道左近的情形吧,莫非以为能凭只言片语、些许许诺,就让我帕提亚放弃光复故都之功?这太过强人所难了吧。”
阿尔达班这边的廷臣们,群策群力说得满嘴跑火车,明明是不擅攻城、到了泰西封也顿兵坚城之下,非要说成收复故都指日可待。
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面子,另一方面,也就是为了让汉人觉得“如果最终接受你们的建议,那我们帕提亚人的牺牲和诚意更大,所以你们大汉应该主持公道,在主持和谈时多分我们一点好处”。
幸好杨修也是做过功课的,这一路上对帕提亚内部的派系隐患、罗马那边的派系隐患,都了解过了。他立刻云淡风轻地指出:
“此言过矣!贵国兵势虽强,当初也不过是罗马大军的手下败将,是罗马内乱自相残杀,才给了你们反攻的机会。
如今虽然到了泰西封城下,但罗马内乱已解,贵军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依外臣之见,不如见好就收,彻底罢兵言和,双方都约定不再与对方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