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牵着哭泣的义阳小公主,正要转身离开。他轻轻地牵了牵唇角,继续在原地守候圣驾——当然,他也不可能知晓,有人正打着他的主意。
李家姊妹二人亦不知晓,自她们的车马驶出家门后,行踪便一直落在有心人的眼中。待到她们从千金大长公主府出来,又急匆匆地赶往另一处里坊中某个偏僻角落的人家,数个不起眼的虬髯汉子立即无声无息地随了上去。
☆、第二百二十一章 自食苦果
却说凉州都督李袭誉一案之后,他所在的陇西李氏安康房几乎皆受他所累。其兄李袭志任桂州都督二十余年,待到圣人改元永徽之后,亦因他之故上表请求致仕,圣人便封了他从二品的文散官光禄大夫,召他回京荣养。其余男丁们的仕途无不受到影响,女娘们的婚姻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便是出嫁女们似乎也过得很不如意,就算她们再低调,也总有人以此奚落轻蔑。
自家过得如此坎坷艰难,李袭誉几个嫁在长安的女儿孙女私下经常抱头痛哭,日渐将谢琰与李暇玉恨到了骨子里。听闻李暇玉、谢琰入京并得了盛宠之后,更是暗中磨刀霍霍,满心想着报仇雪恨。李七娘姊妹二人那时候正满长安寻李暇玉的仇敌,与她们同仇敌忾,索性便以亲戚为借口,亲密地走动起来。
给谢家寻觅的良妾,亦是李氏姊妹暗中联系李袭誉家的女儿孙女,安排了两个身份清白的小娘子。对王氏说是丹阳房旁支庶女,其实不过是安康房旁支如同奴婢一般的婢生女。说起来都是陇西李氏女,谁又会仔细去查她们的家谱?
如今安康房婚姻艰难,这些婢生女们原本便没有什么指望能嫁得好人家,若能成为陈郡谢氏这位正四品右千牛卫中郎将的良妾,已经是顶好的出路了。不必挑拨,她们也自是明白将主母给驱逐出去之后,自己将过着什么样的富贵生活。更何况生母兄弟的性命前程都掌握在嫡枝的族姊族姑母们手里,也容不得她们不遵从。
原本李七娘只想从中挑一个更聪敏识趣的,李八娘却道:“机会难得,何不一起送了去?若是单打独斗,她们恐怕都不是那贱妇的对手。两人一同进门,如果遇到事也能互相帮衬,又有咱们和贵主的医女暗中支持,迟早都能将那贱妇打落泥中。”她说此话的时候,不仅目光怨毒,更是恨得咬牙切齿。
李七娘细细一想,觉得也在理。横竖抬一个进去也是抬,两个进去也是抬,何不让李遐玉脸色更难看几分?既是阿家做主聘的良妾,她又有何颜面将她们挡在外头?况那谢家三郎是四品官,按制可有能封从八品的媵四人,如今位置都尚未满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