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的新学校在二中,福利院里有好几个孩子都在二中。县城里说大不大,倒有三所中学,分别是县中、一中、二中。三所学校里,县中是最好的,二中排名最靠后。小学也有三所,也是这样的排名。福利院的孩子,因为靠一小近,不少在一小上学,小升初就全凭本事了。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上二中的居多。像越宁这种外来户,一过来读书,县中什么的就没戏了,一般都是二中里混着。
越宁倒不在乎二中这个排名,他这些日子也不是全在小胡老师家里住的,还时常去福利院。福利院里有两个也是读初三的,都在二中。听他们讲,二中本来是所完中,就是有高中、初三,一共六个年级。但是从前年开始全县的教育系统开始调,县中为了申请评定省重点中学做准备,其中一个标准就是规模。于是二中的高中被取消了,高中的生源被分散到了县中和一中里面去。二中在这一拨高中生毕业之后,就要彻底成为一所初级中学了。
同时二中也扩招,主要是为了义务教育的普及率问题。八十年代的时候,许多人家做小买卖,宁愿让孩子缀学,因为历史的原因,有知识的不一定比没知识的赚得多,是当时的国情。到了现在,磨合得差不多了,对这方面又重视了起来。不管怎么讲,至少要混个初中毕业吧?
这可把二中的老校长气得够呛,好好一所完中的校中,跟县中、一中的老同行是平级的,猛然给他砍去半截,理由就是二中的成绩不理想。真是要气死了!老校长也豁出去了,重奖以求勇夫。中考考了全县第一的奖三千,进前三的奖两千,前十的奖一千,前五十,就只有五百块了,前一百,奖一百块。主旨就是要比县中、一中考得好,要争最后一口气。虽然争了也改变不了什么局面,可就是不服所啊。凭什么用一副“二中垃圾场”的口气作这种决定?不幸的是,去年老校长只送出一千块五百块——有两个学生考进了前五十,五个进了前一百。
什么?高中?高中生转学的、走门路学艺术的,都走得差不多了,老校长已经放弃了。高中部的许多老师已经走了,有些因为有一技之长被县中、一中要走,有些干脆远走,听说发达的地方、大城市开始有私立学校了,那里收入更高。留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残,十分让老校长心痛。
越宁相中的就是这个三千块的奖金,所以他才说,二中很好。以越宁的经验来看,二中还是县中,对他来说差别都不太大,只要同学上课的时候别干扰他就行。有课本,有历年卷子,他很有把握能够考好。他就是冲钱来了!
就这样,越宁抱着课本,跟福利院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