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吃完,就开始谈判,就在招待所里。这一回,越宁和陈方兴都没有出面,越宁去了陈方兴家里,看望了她的丈夫和儿女——一对龙凤胎。丢下了手下专家团和市里谈种种条件,之前已经有了几轮接触,彼此都知道了底线,今天是继续磨。
到了第二天,越宁和陈方兴同时出现在了会议桌上。陈方兴使出了杀手锏:“我这里的工人素质,完全可以放心。义务教育推行得很好,既方便管理,也很方便提升。”
越宁抓住了重点:“本地员工的比例是多少?招工必须是我自主的。”不要以为本地员工能省宿舍,尤其是工厂,麻烦很大的。这些事情,高层的未必会知道,但是小作坊混出来的前土大款是特别明白的。
比如,如果保安和工人是本家,偷窃倒卖原材料或者成品这样的事情,就很容易发生。开发区还好些,早期的时候,一些县城工厂,在建厂的时候就能招来许多当地盲流偷建筑材料倒卖。有时候还要栽到老实人身上,让老实人顶缸。
各种关系带来的紧密团结,未必能够为资方所用。资方固然不是弱势群体,蚊多咬象,也够头疼呀。
陈方兴一开始没听懂越宁话里的含义:“招商引资,一是为了gdp,二,肯定必须是解决当地就业、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当然,你完全可以列出相关条件进行招工,绝不会强塞给你不达标的工人。”
直到越宁直白地讲出来了,陈方兴才说:“你说关系?你没有关系吗?这边公安局长就是帝都外放出来锻炼刷资历的呀……”
阿米豆腐,那不是我大伯的人吗?
越宁默。
这件事情基本就算定了,下午就布置了一个签字仪式,市电视台、报社等来了一大堆的记者。造足了声势。
签好了字,陈方兴开心不已:“真不再住一晚?你昨早才飞过来,今晚又摸黑走?”
越宁道:“您这儿航次不多,再等就要等三天,我那儿还上课呢。”
陈方兴感叹一回“后生可畏”,带人给越宁送行。给了越宁许多当地特产:“无污染的,自己家不吃,给别人也挺好的。”说着,亮了一下上面的标签,都是当地的企业和品牌。陈方兴后面几个,都是本地企业的老板,蹭了这位厉害市长的东风,很激动,期待着自己的产品能够打开帝都市场。
越宁笑笑:“陈姨,您这真卖广告的功夫,绝了。”
陈方兴道:“不好的东西,我是不推荐的。”
越宁顽心大起,笑问几位要不要做个网络广告什么的。
陈方兴:……“上回郑老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