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来了,很认真去将姑娘交代的事做好。
她不像明红那个小丫头眼皮子浅,她们这些做下人,没有特殊情况,最好不要背主,特别是他们这些总督府的家生子。
冯嬷嬷的动作很快被苏青涵和苏之瑾知道了,苏之瑾怕三妹被下面的人蒙蔽,便让人查探一番,得知三妹开始接手自己的嫁妆铺子,便遣了小厮过来问苏青淇是否需要帮助。
苏青淇对大哥伸出援手很高兴,当然不会拒绝,大哥名下的铺子不知凡几,肯定不会觊觎她那四间铺子。
有了大哥送过来的管事人才和他们的卖身契,苏青淇总算可以放心了。
冯嬷嬷接连三天来回奔波,终于将铺子的经营状况摸清楚了,还将管事们上交的账册拿了回来。
苏青淇一边翻着账册,一边听冯嬷嬷汇报四间铺子的经营状况,明兰为姑娘和冯嬷嬷都上了茶,就站在一旁听着。
“冯嬷嬷,你说米粮铺子的铺面不大,上门的还是平民百姓,但我看这账册却进账不少,一个月至少四五百两的赚头。”苏青淇有些震惊。
这京都里的米粮铺子不少,她以为卖粮食不怎么赚钱呢。
冯嬷嬷心里却惊讶三姑娘看账册能力,一下子就看出了米粮铺一个月能赚几百两,不过惊讶归惊讶,三姑娘能力好,她自然更高兴,听出三姑娘语气中的不敢置信,连忙解释道:“姑娘,这京都里贵人都有自己的田庄,不会买粮食,大的米粮铺子一般的平民百姓很少去,所以姑娘这间米粮铺子的铺面不大反而是件好事,虽说专卖一些便宜的粮食,但上门买的人多了,银钱还是很可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