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祖父以妻子的三百嫁妆银子,开创了他的商业传奇,据说鼎盛时期,十户人家吃的盐,就有一户是沈家的。曾祖父重情义,不二色,和妻子毕生只有一女沈梅,即后来的沈老太太。
沈梅自幼做男孩教养,跟着父亲周南闯北经商,曾祖父舍不得毕生产业改姓他人,早就定下给沈梅招个赘婿,从改善家族基因出发,刚开始相中了一个相貌清秀的落魄秀才,结果入赘三年,秀才开始找到真爱了,是秦淮河的头牌,还大着肚子找上门来叫沈梅姐姐。
沈梅亲手将秀才打出来,成全这一对真爱,曾祖父吸取教训,招下一个赘婿就务实许多,从手下挑了个青年能干的掌柜,姓崔,入赘后当然改姓沈了,这便是沈今竹的祖父。也由此开始了沈家女儿婚姻多波折的怪圈。
作者有话要说: 沈老太太是掌门立户的独女,跟着这样的长辈长大,沈今竹的见识和个性肯定与一般女子不同,在老太太的影响下,沈家晚辈女性的性格大多比较坚韧。
图为沈佩兰衣领上金镶宝蜂赶菊纽扣,好像是定陵的东西。中国古代金银首饰都灰常精致,就是宝石的切割让我至今都不解,究竟是切割工艺不行,还是古人对宝石的审美就是努力保留宝石的原样?有懂行的读者能帮忙解释一下不?朝闻道夕死可矣,不想每次看到镶宝的首饰就纠结这个问题啊。
☆、换门庭咏兰误终身,步青云佩兰嫁豪门
新赘婿的表现将以前的酸秀才甩过几条街去,尤其是传宗接代方面,沈梅三年无消息,招了新赘婿第一年就生了沈大爷,五年抱俩,七年生大女儿沈咏兰。曾祖父在见到沈今竹的父亲,沈二爷五岁成诗的逆天表现后,兴奋的去阴间找通房丫头出身的妻子报喜去了。
沈梅夫妇从盐中抽手,开始做边境和航海生意,夫妻同心,银子赚的排山倒海般,但是夫妻两个在最辉煌的时候退出了生意圈——一来是朝廷又刮起了海禁的风声,这海禁开了又禁不止一次了,航海贸易前途未卜,二来他们发现两个儿子都是读书的料,尤其是二儿子,记忆力惊人,有神童之誉,为了保护孩子们的前途,也为了追求家族地位上的提升,沈家陆续将生意转走,急流勇退,决心转换门庭。
沈大爷二十五岁中举,两次春闱不第后,开始入仕做官,官声清明,后在福州任典史时抗击倭奴殉国,皇上下旨加品一级追封沈大爷、并赦封了继室沈大夫人七品儒人诰命、沈母六品安人诰命,追封原配六品安人;追封卖油郎高祖、盐商曾祖六品官,荫嗣子沈大少爷入国子监,只有沈父因是赘婿,不在封赏之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