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舅公,长的又神似其父李文忠,据说才华武功也了得,但是无论别人如何举荐,或者李景隆厚着脸皮自荐,建文帝就是不给李景隆任何带兵的机会(本文建文帝是个穿,知道李景隆最大的优点就是——战场上逃跑速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最终李景隆在酒色中郁郁而终,随后两代曹国公都无建树,空有爵位而已。李家到了第五代曹国公——也就是太夫人父亲发誓要重现祖辈的辉煌,放着安生日子不过,带着家族数十个热血青年去了西北边塞,几十年塞外风雪,第五代曹国公展现了祖宗李文忠的风采,登上了五军都督府大都督的宝座,可惜天妒英才,第五代曹国公积劳成疾,死在任上,和他老祖宗一样追封为“西宁王”,成为第二个配享太庙的李家人。
太夫人是西宁王的独女,定亲时西宁王正值壮年,位高权重,本来想的是魏国公府世镇南直隶,两家结亲未免惹的君王猜疑,于是将女儿许给根本没有承爵可能的幺儿。
岂料那一代魏国公死后,祸起萧墙,七兄弟上演精彩纷呈的夺嫡大戏,先是庶长子上京告御状,说准备承袭的世子在孝期作恶,荒淫无耻,逼奸了自己的亲表妹,震惊朝野,锦衣卫查证属实,世子不仅丢了爵位,还被家族驱逐出去,在族谱上消了姓名,踪影全无;然后庶长子尸体飘在秦淮河上,至今找不到凶手;几兄弟互相指认对方是凶手,争夺继承权,家族也分了好几派,各自为阵,摇旗呐喊。
只有年纪最小的幺儿和当时还是新妇的太夫人宣布退出竞争,在家族墓地附近结庐而居,为父亲和后来被气死的母亲守墓。夺嫡之争闹的越来越大,皇上大怒:宵小之辈如何能镇守南直隶如此重要之地,将兄弟几个还有闹的最凶的几个族人全部投进诏狱拷问,南京北京两地的锦衣卫倾巢出动彻查此案,结果是嫡出老二和庶出的几个都不干净,嫡出老三无辜,论理爵位该戴在老三头上,可老三在诏狱身子搞垮了,得了痨病,分分秒秒要把肺咳出来的节奏,老三的长子又只是刚留头的小小少年,根本无法服众、弹压族人,更谈不上镇守南直隶了。
于是大家的目光转移到早就搬离瞻园、在墓地周围结庐而居的幺儿,幺儿此举博得不少文臣们的赞许,说他纯孝之人必定是忠心之辈,堪当大任。
也不知其中有没有岳父的暗中帮衬,反正三年孝期过后,幺儿继承了魏国公爵位,太夫人夫贵妻荣,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国公夫人。两口子夫妻同心,力挽狂澜,恢复族学,重振家业,严肃家风,将这块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吃的干干净净。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卷开始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