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这都是要有的,不过朝鲜国很快就要自顾不暇了——日本国的德川幕府即将征战朝鲜。就凭朝鲜国的水师,恐怕没有一点还手之力。到时候八成还要找我们求援。”
崔阁老问道:“到时候我们救还是不救?”
沈今竹说道:“朝鲜国就是一滩烂泥,我们也要把他们糊在墙上,朝鲜国是我们东北第一个屏障。”
于阁老说道:“后金的军队直逼山海关,朝中人心惶惶,已经有人上奏本,提出要皇上去南都金陵避一避了。”
沈今竹说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当初从金陵迁都到北京,不就是为了守护国门吗?彪悍如斯的蒙古人我们尚且将他们赶走了,我大明如今兵强马壮,国泰民安,还怕这群凶蛮女真人不成?传令下去,若有再议避祸金陵者,廷杖一百。”
太后态度如此坚定,众大臣如吃了颗定心丸,便无人再次撤退之事,纷纷把重点转到了如何防守反击上来。
乾清宫里,十二岁的小皇帝挥着剑劈砍书架,怒道:“朕是皇上!为何连文渊阁都不得出入?如今后金都逼到山海关了,朕难道和阁老连议事的资格都没有吗?整天就是要朕读书!读书!朕是皇帝,将来又不用考状元!”
内侍兰桂抱着小皇帝的后腰,夺下宝剑,劝道:“皇上息怒啊,军国大事太后经历的多,内阁当然是听太后的。”
没错,当年东海之变,是太后游说列国,解开危机;后来鲁王谋反,太后是亲征;再后来收复澳门,和西班牙无敌舰队打仗,也是太后御驾亲征,所以太后才有今日之威望,在朝中令行禁止,倘若我也——小皇帝眼睛一亮,说道:“兰桂,你偷偷安排朕出宫,朕要亲自去山海关,和女真人决一死战!”
☆、第246章 良禽栖息何枝可依,山海关外山易主
小皇帝失踪了,太后紧急召集内阁,全城戒严,那一天恰好是冬至,五城兵马司和锦衣卫倾巢出动,在大街小巷巡逻,就像是包饺子似的。小皇帝顽劣,不堪教导,时常顶撞太后和内阁阁老们,八岁时觉得年纪小,可以慢慢教,如今到了十三岁,不仅没有收敛,而且还越来越放纵,感觉很有其祖父庆丰帝的遗风。
鉴于小皇帝之前有过“前科”,崔阁老对此表示乐观态度:“是不是和上次一样,跑到天津看海去了?”这是长兴七年的事情,那时候沈今竹御驾亲征,和老对手西班牙无敌舰队在海上狭路相逢,小皇帝少年意气,也想跟去,太后和内阁坚持说天子守护江山社稷,不容许小皇帝冒险,谁知太后前脚刚走,小皇帝后脚就乔装出宫跟去,还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