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只要还是人民当家作主,咱们的大地就始终是红色的。”
徐老说得斩钉截铁,这也是他们这代人心中最坚定的信念。
“孩子啊,你们要对国家充满信心。曾经有比现在更难的时候,都能挺过来,如今这小风小浪,又怎么会克服不了?”
林若云虚心受教,“嗯嗯,老师我们明白了。”
看来确实是在外面呆久了,被米国的花花绿绿扰乱了心绪。
她有些想早点回国了。
人心易变,尤其是在浮躁环境的影响下。
徐老说特区的变化大,在特区的人也一样,很多人从内到外都变了。
鹏城成为特区后,这里就来了许多勇敢的闯路人。
有的依旧老实本分,拒绝了外界干扰和诱惑,安心挣钱,比如郑立强。
有的携家带口,在养家的重担下,激发出精明能干的潜质,挣到了大钱,比如陈爱军和林翠萍。
荷包鼓起来后,他们的自信心也在暴涨。
自信膨胀后,难免会自视甚高,对于财产不如自己的人会有种优越感。
也许他们自我没发现,但确确实实的体现在了接人待物上。对外面的顾客还能伪装,到了家里就装不下去。
陈爱国一个月的工资比不上二弟夫妻俩一天的营业额,住在一起每天都受打击,加上人家是整整齐齐的一家人,他一个人夹在其中很突兀,干脆退了房,果断搬出去。
他彻底的住在工地上了,却跟工头的关系越走越近。去年讨薪的时候还替工头挡了几棍,此后成其心腹,在工头的队伍上成了二把手,也越发的忙碌起来。
之后,两兄弟就很少见面。
眼看着要过年了,陈爱军和刘翠萍去找陈爱国,问他打算什么时候回家,好一起买票。
结果到了地方,却看到了意外一幕。
作者有话说:
给大家道个歉,端午假期全文应该结束不了了。感觉还能写。(其实到这也没多少追更的人了,主要是满足作者自己的写作欲望,两三年前就想写年代了,一直拖着,今年写了就想好好完结)
后面会继续日更3-5k,大家想看就看,如果觉得到了疲惫期,取收和养肥都可以哈~
不管怎么说,还是非常感谢陪伴过支持过的大家~
***
[1]引用文章 1980-1981年水灾:中国第一次寻求国际援助
[2]引用《激荡四十年》
[3]引用某道高中历史题答案解析
第103章
陈爱军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