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点子好,要省事多了。”花大娘很赞同。“要出摊就出摊罢,我随着一道过去,咱们唠唠话,三郎该去学堂了,莫耽搁了啊。”
“大娘不会耽搁的。”有大娘在,三郎便用不着拐去东市出摊。
季歌温和道。“走到学堂正好辰时,快些出门吧,这边有大娘在,稳妥着。”
三郎点着头进了屋,背起藤箱,和三个大人说了两句话,迈着步子走出了院落。
刚出摊的时候,生意会忙些,进了巳时就松泛多了。花大娘和季歌细细的说唠了不少注意事项,临近午时才拎着买好的菜返回了天青巷,老伴还在家里,她就委婉的拒了大郎媳妇的留饭。
“花大娘可真好,不知道以为是你亲娘呢。”余氏凑过来嘀咕着。
季歌心里暖洋洋的,抿着嘴笑,喜悦掩都掩不住。“就算不是我亲娘,我也会当成长辈孝敬着。”她没多少原主的记忆,刚穿来这个世界,两眼一摸黑的情况被换亲到了清岩洞,大娘是头一个给她温暖的人,类似于母爱的温暖,其意义格外的重要,比起季母,她侧更偏向大娘。
“这样好的长辈,就得好好孝敬着,是福气呢。”突然的想起自家婆婆,余氏叹了口气,心有惆怅,好在都过去了。
自打将小摊车搁在寄放处后,每天早出晚归的摆摊生涯轻省了不少。
进了十月,天气愈发的寒冷得换成厚袄子,季歌特意去铁匠铺定制了几个轻便的烤火器具,先找竹篾匠编几个外壳,里头放置定制好的铁钵,不重,挺轻巧,四四方方的形态,也不大,比较深,先往里铺一层厚厚的灰,再放两个黑炭,接着放几个炭火,再盖一层灰。那竹壳有个弧形的握柄,直接提起就好,觉的冷了,就拿只筷子往里头扒两下,多露点炭火出来,不仅保暖还很省炭。
余氏很是喜欢这个,直夸也不知道季歌脑子里装了什么,总能想到这些稀奇古怪的点子。其实不是季歌想出来的好么,就是在现代的时候,曾去过南方,那边的冬天,有些农家就是这么烤火的。还有一种,是一家人围坐着,四四方方的木制架子,搭个还算厚实的被子,把火盆放架子里,也很暖和,边看电视边唠家常,氛围也很好。
“县城还好些,山里的十月还要冷点。”说着,季歌想起,在清岩洞进了十月,就得张罗着出山办年货了,顺大娘杨大娘怕是正琢磨着这事呢。
其实刚进十月不算冷,也就是下雨天,刮了些风,守在摊位前,就觉的寒气四面八方的扑来。天晴出太阳时,就好过多了,用不着提火钵子烤火。
余氏听着直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