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微的歌者(诗人形容小西的原话),也有一个建议要提:“我们能不能把歌里的‘地’都换成‘的’?”(小西有个毛病,分不清“的”和“地”,况且诗人还要小西很复古的读成“di”)
对于小西卑微的要求,诗人果断拒绝了。
“为什么啊?”
“因为——”诗人看看可怜巴巴的小西,又看看天花板,“因为——我五行里面缺土。”
好吧。为了诗人能顺利活到死,小西忍了,同时暗下一个不能实现的决心,下首歌,一定要换个人填词。
作曲家很奇妙,刚开始一段时间,做出的曲子都听不了,可是一旦创作出一首好曲子之后,立马来了状态,按照一星期一曲的平均速度,已经为小西写出十首曲子了。
公司的音乐制作人,就像蜂农,把作曲家和诗人完成的“蜂蜜”都割走,拿回制作室进行稍加修改,然后霸道的在每首曲子上都把自己冠上了合作者的名号。
十首歌曲经过公司筛选,留下八首,之后又从外部著名音乐人处购买两首,一张专辑的雏形就出现了。名字还没定,在公司内部就暂称为《C》。
明知道自己的孩子——《C》,会被趣生模特廉价抢走,但是艺术家们还是甘愿为之继续付出。小西隐约从团长那里听明白公司的意图,感到很对不住画家的这个小圈子,但也无能为力,暗自白日幻想“等音乐成功后,在参加访谈的时候,一定要大力推荐一下这些才子们。”而眼下能做的,就是在服从的基础上,对他们更加服从一些,配合一些。
对于小西这般乖顺的态度,傲娇的诗人都感动了,忍不住“夸奖”小西比小狗还好,并且大发慈悲把“地”都换成了“的”。
小西问:“你不怕缺‘土’了吗?”
“没事。诗人都短命。”诗人大义凛然的说着,然后暗地里用小小荷包装满黑土天天带在身上。
对于缺土版的歌词,小西唱起来顺当很多。在唱功方面,团长给小西安排了一个声乐老师。之前唱歌,多是本能,还有小D的指点。现在,有了专业声乐老师的系统训练,小西在气息方面取得很大进步,这是小西最为在意的。
然而,突破气息关卡之后,小西就停滞不前了。对于声乐老师的各种专业要求,小西总是学不得法,有些懊恼。作曲家和诗人听小西试唱的时候,两人凭着“艺术家的嗅觉”发现了小西在唱歌方面的变化,建议小西不要再学了。甚至,诗人还跟团长交涉一番,最终把团长都说服了。诗人认为,现在声乐老师的专业训练太过标准化,如此急训下去,恐怕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