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我的名字:“洋洋呀,那就拜托你啦!”
… …
省报记者韩佳轩要来我们社区采访蹲点的事情我第二天上班就跟领导汇报了,袁姐很重视也很欢迎,表示愿意接待,全力协作。韩佳轩大喜过望,在自己单位开了介绍信马上就来我们社区报到了,袁姐特意腾出来一个靠窗的办公桌给她,告诉各位同事,对于韩记者尽量配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为别的,就是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对于咱们社区工作能有一个更深入的重视和了解。
韩佳轩态度非常认真,像把这当成了自己真正的工作,跟着我和胡世奇造访居民,积累素材,过了一个星期,单位下了班,只剩下我们两人在办公室,她合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对我说:“哎呀… …出不来呀… …”
“什么东西?”
“材料不够,没有典型性。”韩佳轩说。
“听不懂了。请你别跟我说术语,尽量直白一点。”我说。
“就是目前我了解到的这些素材都有些零散,比较日常,没有那种… 那种… …”韩佳轩眯着眼睛在寻找着合适的词语。
我跟着她的口型,努力地往下顺:“… …吸引人注意力的东西?”
“不!”韩佳轩马上否定了我,手里比划了一下同时干脆地说道,“是缺少那种抓人眼球的东西。”
我咽了一口唾沫,探讨问题的时候,韩佳轩喜欢对你的说法说“不”,然后把你的说法换一种方式再说一遍,共事一个星期,胡世奇就发现了她的这个特点,跟我说过,果然不错。
我慢吞吞地说:“社区里面都是日常生活,谁家过日子那么多鸡飞狗跳的故事呀。”
“不行,洋洋你还得再帮我找找。”
“硬找也找不着呀… …”我开始穿大衣了,“你也要纪实报道,总不能编吧?行,我再帮你找找素材。”
韩佳轩也开始收拾自己的电脑:“今天去我家吃饭吧?我妈妈的老乡从武汉寄回来的鲜藕和腊肉,保姆做鲜藕汤,可好吃了,你去尝尝?”
我爸妈恰巧要去舅舅家看姥姥,之前打了电话让我自己解决晚饭,我心里面很好奇那个从武汉带回来的鲜藕烧汤的味道能有多好,嘴里面还是客气了一下:“会不会… …太打扰了?”
韩佳轩穿上大衣,搂着我的肩膀,很是待人亲:“说什么呢。”
韩佳轩的车子停在克俭小区里,不到两个月前,这里和我家一样,小区内部道路两边都被划分了停车位,内部居民的车子有了固定的位置,额外规划出来的车位就方便了附近中学的老师,写字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