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来服务于自己深不见底的欲望和无疆无极的野心,他还会如初生牛犊不怕虎一样,不顾一切地跟着倪荣去W市寻求发展吗?
换作今日的景黎,定然斩钉截铁地说:“不会!”
那个时候的他,太年轻太天真太轻信,他凭什么认为倪荣值得跟随?又凭什么笃信倪荣不会骗他?
景黎是农村人,出生于城乡结合部的一户农村家庭。父母当了大半辈子农民,累死累活务农一年的收入不足万元,家境十分贫寒。
这年夏天,景黎迎来了人生至关重要的分水岭——高考。
他不再希冀真能通过高考来改变整个家族贫穷的命运,因为鱼跃龙门的奇迹在当今社会给予穷人的激励作用越来越弱化,而奇迹本身已经绝迹。
景黎看着自己的分数心灰意冷。
他的高考成绩不理想,或者应该说很糟糕,按照各大高等院校录取分数线的划分,他连三类大专院校都上不了,不复读的话,最多只能上个国家都不一定承认学历资格、不入流的职业学院。
倪荣是土生土长的城里人,出生于W市某个工人家庭。父母端着过去人们羡慕、现在一摔就碎的泥饭碗,每个月领着几年不见增长、好不容易涨一点儿也是少得可怜的死工资。
他从小就很要强,不论是学习成绩,还是体育运动,决不落于人后。
他很小就明白不能指望父母仅供糊口的工资,来让自家生活富裕起来。
他小时候就立志当富豪,暗自发誓要过上大富大贵的日子。
他考上名牌大学,学的是计算机编程专业,为编程专业课授课教授所喜爱。
教授器重他,私下带他做编程项目。
后来,项目获得了丰厚的报酬,教授分给他几万块钱当作酬劳。
他本来心怀感激,以为教授这次赚的并不是太多,还分给他不菲的钱。哪知,他无意间听到教授讲电话,才知道原来教授这次赚了几百万,却只给了他这个为编程项目出最多力的人那么点钱。很显然,教授不是第一次把学生当廉价劳动力使,更不是第一次从有资质有潜力的学生身上榨取数额可观的金钱。
吃一堑,长一智。
倪荣不想再跟着一个不厚道不诚实的头儿做事。
他假装不知道事情真相,毕业后就离开了大学。
他想着自己有软件编程的优势,便萌生了自力更生创业的想法,但还没想好从哪方面下手。
一天早晨,他去早点摊吃东西,正巧碰见了一个失去联络的高中同学。
他们一边用餐,一边进行了一番热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