霾,各种嘘寒问暖喜笑颜开,听儿子和未来媳妇讲大城市的繁华和美好,听他们描述生活的琐事,笑容越来越大,不自觉的连酒也喝得多了点。那晚所有人都喝得有点多,毕竟都不是惯常喝酒的,到最后胡父都开始说胡话了,什么都拿出来说。
第3章 第三章
那时的胡宗佑也迷迷糊糊,听得父亲说,小时候他刚出生抱去请算命先生批字,取名字。可一连找了三个都是摇头摆手,多给钱也不给批。后来一个算命的被问得紧了,说:这孩子的名字我们取不好,寻常人也取不得,施主另找高明吧。
本来取个名也没多大事,只因胡宗佑的父母都是不识字的,他们那里男孩子都是要找算命先生批字的,这也是穷人家才这样,真有能力的家里都是向道观或是寺庙的师傅求的。
有些不信这一套的不请算命先生自己胡乱取了的也不是没有,但像胡宗佑这样送上门的生意都不做的还是头一回。一家不做也就算了,三家都不做,就不是那么好说道了。胡宗佑的父母没读过书,对这些事多少是忌讳着的,总觉得孩子不给找个有能耐的批个命格不是什么好事,何况家里就这么一个孩子,又是儿子,总不能真就自己随便取了吧。
随后托关系找熟人,夫妻两带着孩子骑着自行车赶了好久的路,到了邻市的一座庙里,找一个老和尚给看看。那老和尚还是老一辈的人告诉他们的,只是那时候动乱刚结束没几年,那老和尚据说当年受过不少罪,如今也很久不问世事了。夫妻两人想这应该算是“高明”了吧,便不辞辛劳的带着孩子赶了几天的山路,找到了庙。庙也算不上是庙了,以前被毁得厉害,就算后来又稍加休整,也依旧看得出其所经历的磨难。
庙里有个光头的小孩在扫地,没穿僧袍,说是扫地不如说是在玩儿,只是拿着扫把而已。见到有人来也不搭理。等听他们说是要见老和尚的才不情不愿的往殿后面走去。一会儿又跑了过来道:“赶紧跟我过来吧,我师傅肯见你们了。”比之前显得欢快多了。还主动跟他们搭话
道:“你们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吧。”一股子肯定劲儿。不等夫妻俩接话又自顾的说道:“师傅说了,远道而来就算帮不了什么,见见也算了了心意。”一段话说得颇有些老气横秋的感觉,然而立马又口气一转道:“师傅总算肯见人啦,整天不是催我背书就是催我干活,来了那么多人
见的没几个,真不知道师傅的见人的标准是什么……”小孩噼里啪啦说了一大通,也不要他们插话,显然是一个人呆久了的。大殿后面有几间禅院,距离不算远,但小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